NINGBOECONOMY社会2023.08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扩围王峰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加快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中都涉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此次《意见》的发布,体现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要面向长远不断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针对“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出了多方面的内容。《意见》正是立足于此,主动超前布局,面向2027年和2035年设定阶段性目标。与“十四五”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内容相比,《意见》明显“扩围”和“提标”,比如明确增加了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将校园信息化建设向三网融合升级等。但同时,学术界多次呼吁的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中增加学前、高中教育内容,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等未见突破。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需要抓手,《意见》在过往一些项目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多个项目,比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行动计划等,下一步如何调配资源执行落地,备受瞩目。扩充内容提升标准我国已提出,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介绍,公共教育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并涉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的教育保障政策体系等。梳理《“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可以发现,“十四五”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也主要面向上述学段和人群。与“十四五”时期相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缩小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让全体人民享有高质量的公平教育。为此,《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多个方面部署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包括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制度等。《意见》主动超前布局,在“十四五”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扩充了内容,提升了标准。在领域上囊括随迁子女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在范围上主要从教育硬件建设转向软件等新基建建设,更加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等。比如,“双减”之后全国中小学课后服务已经全覆盖,《意见》明确提出: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