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第45卷第5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Oct.2023Vol.45No.5婚姻法视域下的延安文艺以《刘巧团圆》《小二黑结婚》为例王文慧(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自苏区至延安时期,中共对婚姻法的制定与宣传给予高度重视。去文读主义的诉讼程序与广场化的司法方式,让民众获得权利并为自己发声。这一现象被韩起祥改编成说书《刘巧团圆》在乡间传唱,民众由此学到法律知识并向韩起祥提出意见,形成民众与文艺家互动。这一时期的小说也从“读与写”向“说与听”的模式转变。赵树理在其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为现实惨案安置了光明前景,维护了追求婚姻自主的合法性的同时,让民众习得维护权利之道。不同的文艺形式对民间公共场所中调解案件的司法模式的书写,为延安时期的去文膜主义的司法模式提供了文艺场域,不仅彰显出对民众权利关怀的文艺精神,也为延安时期文艺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新路径。关键词:婚姻法;延安文艺;《刘巧团圆》;《小二黑结婚》中图分类号:1206.6收稿日期:2023-04-16作者简介:王文慧(1994一),女,内蒙古赤峰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75(2023)05-0088-07随着21世纪初一些学者对美国“法律与文学”运动的代表性著作译介到国内,法律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探讨成为一种新的学术研究视角。虽然这一领域的探讨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得到更多关注,但将法律与文学放置于延安文艺的范围内来探究也获得了一些成果。有学者认为,只要文学展现了真实世界中的“可能”,对法学研究便存启发意义,①也可以从文学素材中分析法律制度的变迁,②但仍是将文学文本当作法律服务的载体。有学者关注到《刘巧儿》系列的文本变迁,但是更多的是以文化史写作的方式切人;③还有学者关注到了作家是如何正视女性的能量并将其与作为国家话语的《婚姻法》结合在一起;此外有学位论文中探讨了延安时期婚姻法对文本中妇女形象的塑造产生的影响。③然而法律与延安文艺的关系仍然有很多可以细化探讨的空间,方法上也可以有所突破。由于“法律应当被公布可能是合法性的最明显的要求”,1173中共在边区十分重视政策、法条的宣传和推动,延安时期的文艺作品与其密切相关。延安文艺包括诗歌、小说、戏剧、说书等多种文艺形式,但本文择取延安时期的典型的宣传婚姻法的文本《刘巧团圆》、《小二黑结婚》(可说性小说),阐释不同的文艺形式与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