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250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自此,全国各类学校陆续展开了相关实践的探索,学者们也纷纷进行了相关理论的研究与讨论。目前,以课程思政的内涵、功能和本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配合、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路径等为视角的研究已日趋丰富。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此后,学者们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一、文献综述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评价维度,苏小菱等从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学生认知、学生发展和课程考核5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2];徐妍艳从教学团队、教学管理、教学特色以及教学研究4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3]。随后,许祥云等、骆徽等将美国教育评价专家StufflebeamD.L.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引入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4-5],从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4个维度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该方法的引入提供了更符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评价信息,但这种评价方法在各维度指标的选取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不同学者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在各维度上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也会有差异,不能完全照搬。本文将基于CIPP模式,在充分考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特点的基础上,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二、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CIPP评价模式是StufflebeamD.L.在对泰勒的行为目标评价理论反思的基础上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过程性、反馈性和全覆盖的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该评估模式认为,对教育的评价应能提供整体的、全面的信息,即应包含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结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4个维度的内容。课程思政要体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基本理念,因此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评价应该是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评价,这一点恰好与CIPP评价模式中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高度吻合。因此,本文将从这4个维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有没有(0-1评价指标)、数量(量化评价指标)和质量(质性评价指标)三个层次确定指标性质(详见表1)。表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