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JIAOYUJIE2023年第23期(总第535期)62▲小学教学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新时代儿童音乐本位研究刘胜男【摘要】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该将音乐教育与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生活中多种表现音乐之美的途径和方法,在欣赏、感受、理解、表现、创造生活的过程中,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活即教育;儿童音乐本位【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U型理论指导下新时代儿童培养的ABR(艺术本位)研究”(课题编号:T-c/2021/45)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刘胜男(1986—),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焕发积极情绪,获得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1]由于结合生活实践的教学比单纯进行口传心授的教学效率要高得多,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感悟、体验生活时,提高对声音美的感受力,对节奏美、旋律美的欣赏力和理解力,以及对音乐美的表现力。下面笔者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谈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如何回归儿童音乐本位,释放学生天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和感悟音乐之美。一、生活即教育内涵解析生活是创造自然美、社会美、音乐美等多种美的来源。纵观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其灵感通常都来源于现实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师要能够有效地改变以往的让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但部分教师开展的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致一些学生缺乏生活能力,这不利于他们融入和适应未来的社会。因此,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对新时代的教育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应该让教育融入生活,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以及音乐表现的内容、形式,获得积极的音乐体验和感悟。二、生活化背景下新时代儿童音乐本位教学策略学生具备了用音乐来感受和体验生活的能力之后,能够发现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能够明白不论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还是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都可以找到多种表现生活之美的形式。(一)联系生活实际,感知生活之美1.通过趣味生活游戏,点燃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对节奏的探索中,直观地感知音乐学习的特点,在创造性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