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88779_2022_长远锂科_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_2023-04-24.pdf
下载文档

ID:2978736

大小:3.74MB

页数:237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688779 _2022_ 长远 湖南 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 报告 _2023 04 24
2022 年年度报告 1/237 公司代码:688779 公司简称:长远锂科 债券代码:118022 转债简称:锂科转债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20222022 年年度报告年年度报告 2022 年年度报告 2/237 重要提示重要提示 一、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性、准确、准确性性、完整完整性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二、二、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三、重大风险提示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中的相关内容。四、四、公司公司全体董事出席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董事会会议。五、五、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审计报告。六、六、公司负责人公司负责人胡柳泉胡柳泉、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海松刘海松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李宜芳李宜芳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七、七、董事会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拟以实施2022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16元(含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929,206,272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46,804,172.60元(含税)。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如在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八、八、是否是否存在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九、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2022 年年度报告 3/237 十、十、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一、十一、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二、十二、是否存在半数是否存在半数以上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十三、其他其他 适用 不适用 2022 年年度报告 4/237 目录目录 第一节第一节 释义释义.4 第二节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6 第三节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1 第四节第四节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37 第五节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60 第六节第六节 重要事项重要事项.72 第七节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96 第八节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优先股相关情况.107 第九节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债券相关情况.108 第十节第十节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109 备查文件目录(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三)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2022 年年度报告 5/237 第一节第一节释义释义 一、一、释义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常用词语释义 公司/本公司/长远锂科 指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锂科有限 指 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系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前的法人主体 金驰材料 指 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长远新能源 指 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宁德时代/CATL 指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 指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亿纬锂能 指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欣旺达 指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孚能科技 指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蜂巢能源 指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GII 指 高工产研,专注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研究咨询机构,旗下有锂电、电动车、LED、机器人、新材料、智能汽车研究所 中国五矿 指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五矿股份 指 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 五矿财务公司 指 五矿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长沙矿冶院 指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宁波创元 指 宁波创元建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深圳安晏 指 深圳安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尚颀颀旻 指 嘉兴尚颀颀旻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安鹏智慧 指 深圳安鹏智慧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国调基金 指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建信投资 指 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信石信远 指 芜湖信石信远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华能融科 指 华能融科(海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信投资 指 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 五矿金鼎 指 五矿金鼎投资有限公司 三峡金石、长峡金石 指 长峡金石(武汉)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伊敦基金 指 深圳市伊敦传媒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启洞鉴 指 湖南中启洞鉴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长远金锂投资 指 长沙长远金锂投资有限公司 长远金锂一号 指 长沙长远金锂一号企业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长远金锂二号 指 长沙长远金锂二号企业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长远金锂三号 指 长沙长远金锂三号企业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长远金锂四号 指 长沙长远金锂四号企业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汽集团 指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万向一二三 指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普洛斯 指 普洛斯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南方建信鑫宜 指 南方建信鑫宜(天津)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央企扶贫基金 指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 6/237 中保投 指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大家人寿 指 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冶新能源 指 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节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一、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 长远锂科 公司的外文名称 Hunan Changyuan Lico Co.,Ltd.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CHANGYUANLICO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胡柳泉 公司注册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沿高路61号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2013年12月完成注册地址变更,由长沙市岳麓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变更为长沙市岳麓区麓天路18号;2021年10月完成注册地址变更,由长沙市岳麓区麓天路18号变更为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沿高路61号。公司办公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沿高路61号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410205 公司网址 http:/ 二、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姓名 曾科 联系地址 长沙市岳麓区沿高路61号 电话 0731-88998117 传真 0731-88998122 电子信箱 三、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 上海证券报(网址:http:/);中国证券报(网址:http:/);证券时报(网址:http:/);证券日报(网址:http:/)。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 上海证券交易所(网址:http:/)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四、四、公司股票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存托凭证简况(一一)公司股票简况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2022 年年度报告 7/237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长远锂科 688779 不适用 (二二)公司公司存托凭证存托凭证简简况况 适用 不适用 五、五、其他其他相相关资料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境内)名称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 19 号 68 号楼 A-1和 A-5 区域 签字会计师姓名 康代安、罗浩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名称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8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北座 签字的保荐代表人姓名 罗峰、杨萌 持续督导的期间 2021 年 8 月 1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名称 五矿证券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滨海大道 3165 号五矿金融大厦 18-25 层 签字的保荐代表人姓名 乔端、施伟 持续督导的期间 2021 年 8 月 1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六、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一一)主要会计数据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2022年 2021年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2020年 营业收入 17,975,397,896.10 6,841,167,256.60 162.75 2,010,634,905.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89,498,713.16 700,639,618.85 112.59 109,789,313.6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437,405,787.13 682,379,938.05 110.65 79,963,146.5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03,085,419.12-632,171,998.06 不适用 44,622,168.96 2022年末 2021年末 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2020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8,121,257,510.24 6,523,302,912.43 24.50 3,175,339,742.81 总资产 17,657,209,773.98 9,398,305,360.56 87.88 4,671,087,743.29 2022 年年度报告 8/237 (二二)主要财务指标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2022年 2021年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2020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77 0.44 75.00 0.08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76 0.44 72.73 0.0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75 0.42 78.57 0.0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69 15.89 增加4.80个百分点 3.52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97 15.48 增加4.49个百分点 2.56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3.67 4.19 减少0.52个百分点 5.08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项目名称 变动比例 变动原因 营业收入 162.75%主要原因系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品销量增加;同时上游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上调产品单价,营业总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12.59%主要原因系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销规模增加,利润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10.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不适用 主要原因系公司报告期采购活动减少使用现金结算所致。总资产 87.88%主要原因系经营规模扩大,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带动应收货款、存货增长及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到账、募投项目建设投入增加所致。基本每股收益(元股)75.00%主要原因系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品产销量均大幅增长;同时上游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上调产品单价,利润增长。稀释每股收益(元股)72.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78.57%七、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一一)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022 年年度报告 9/237 (二二)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三)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适用 不适用 八、八、2022 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 月份)第二季度(4-6 月份)第三季度(7-9 月份)第四季度(10-12 月份)营业收入 3,392,940,205.66 4,240,380,447.66 5,062,303,959.33 5,279,773,283.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3,899,733.84 453,797,042.65 355,835,880.45 375,966,056.2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277,396,536.64 445,068,065.73 351,532,414.91 363,408,769.8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7,003,030.98-263,315,945.42 76,227,705.13 967,176,690.39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2022 年金额 附注(如适用)2021 年金额 2020 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932,971.32 -38,504.72-1,204,622.94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62,504,265.10 20,409,962.26 34,746,345.21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2022 年年度报告 10/237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805,700.00 50,000.00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1,391,879.09 1,120,052.91 1,497,886.08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减:所得税影响额 11,675,946.84 3,231,829.65 5,263,441.25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合计 52,092,926.03 18,259,680.80 29,826,167.10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 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 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适用 不适用 十、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当期变动 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金额 应收款项融资 167,783,041.38 750,423,220.14 582,640,178.76 0 其他权益工具投1,000,000.00 1,000,000.00 0 0 2022 年年度报告 11/237 资 合计 168,783,041.38 751,423,220.14 582,640,178.76 0 十一、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二、十二、因国家秘密、因国家秘密、商业商业秘密等原因的信息暂缓、豁免情况说明秘密等原因的信息暂缓、豁免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一、经营情况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讨论与分析 2022 年度,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和艰巨繁重任务,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担当作为、迎难而上、再创佳绩,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公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产销两旺,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79.75 亿元,同比增长 162.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4.89 亿元,同比增长112.59%,荣获中国五矿 2022 年度“突出贡献奖”“对标提升标杆奖”等多项荣誉,公司生产经营业绩和质量得到中国五矿高度肯定。顺利完成可转债发行。顺利完成可转债发行。持续深化产融结合,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报告期内,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可转换债券,成功募集资金 32.50 亿元,为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和年产 6 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巩固与现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关系,持续加大国内外客户开发力度。全国动力电池前十大企业中,有 7 家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数码及电动工具国际巨头 ATL 与国内领军企业江苏天鹏成为公司重要客户,与远景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开启批量合作。国际市场开拓进展显著,公司不断深化与松下、村田、Saft 等客户的合作,以优异的产品表现取得日本丰田旗下PPES 的关键材料定点通知,预计向丰田 PPES 交付千吨级订单,与日本远景、日本汤浅、德国宝马等客户合作日益紧密,认可度不断提高。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得到大幅缓解,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有力保障供应链安全。有力保障供应链安全。积极应对锂盐、金属镍、钴等原材料价格暴涨,先后与上游头部企业签订战略采购协议,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有效压降成本,为增收创效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内部协同,推动中国五矿内部碳酸锂、硫酸镍与前驱体、硫酸锰导入产品使用,并获得认可。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正极材料产能扩张,按计划进行项目建设、设备采购、设备调试等工作。报告期内,募投项目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顺利实现投2022 年年度报告 12/237 产,并积极推进年产 6 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建设。上述项目达产达效后,公司的正极材料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开展质量月系列活动,质量意识深入人心;结合产线岗位特点,从人员培训到现场作业执行开展全维度标准化建设,产品直通率和一次交检合格率进一步提升;完成子公司长远新能源质量管理体系搭建及导入运行,成功通过 ISO9001、IATF16949 认证。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安全形势平稳可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安全环保责任体系,强化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分级管理要求;组织开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系列主题活动;持续抓好建设项目安全及合规管理。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伤及一般以上安全事故,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未新增职业病病例。统筹推进公司防控和生产经营,做到精准管控、张弛有度,保证了公司生产经营稳健运行。二、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研发情况说明说明 (一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服务情况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新能源电池提供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次数的正极材料,旨在成为全球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引领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元正极材料(含自供前驱体)、钴酸锂正极材料、球镍等,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上述产品的销售。在现有业务与产品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未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也将成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公司自 2011 年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是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化经验,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已经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并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稳定与深化客户合作。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更高续航里程的需求,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规模迎来爆发性增长。根据 GGII 统计,近年来公司稳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列。(二二)主要经营模式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日常业务主要涉及研发、销售、采购以及生产制造等。研发部门主要负责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开发、科技管理、技术支持等职能;销售部门主要负责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客户的接洽和维护;采购部门主要负责相关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并负责外协厂商的生产安排;生产制造部门主要负责相关产品的生产。1 1、研发模式、研发模式 2022 年年度报告 13/237 公司研发业务围绕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探索、基础理论研究等创新活动展开。新产品研发是以客户需求或公司战略发展等为导向开展的新产品研究活动;新工艺探索是研究满足材料性能需求的制备工艺条件的活动;基础理论研究是针对材料结构机理影响规律、前沿技术布局等展开的探索性研究活动。项目团队经过调研,获取客户、市场对某产品/技术的需求信息,或依据行业发展趋势拟定研究方向,首先进行项目来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拟获得成果、项目可行性和风险分析讨论,形成立项申请提交项目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科技专家组开展项目预立项评审。通过立项评审的研发项目,拟定立项报告,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开展研发活动,并根据计划定期提交项目实施进展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涉及到人员、经费、进度计划、目标等调整时,项目团队根据要求提交变更申请,获得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按变更后内容执行。项目执行期结束后,项目团队总结项目目标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及项目执行过程佐证材料等,编制项目总结报告和结题评审表,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科技专家组开展项目结题评审。2 2、销售模式、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公司综合考虑客户的业务规模、历史回款情况及合作时间等因素,确定对客户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根据所评分数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等级分为A、B、C、D 四级,不同等级客户对应不同账期。3 3、采购模式、采购模式 公司采取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采购部持续对主要原材料价格进行跟踪与研判,按市场走势及时调整采购量与采购频率。根据经营情况,按所供应原材料的属性,公司对供应商实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定期开展供应商资格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将供应商进行分级。4 4、生产模式、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拟定的生产计划调整生产线所需的人工、原材料等生产资源,合理控制生产规模与工艺参数,保证生产与销售的高度衔接。(三三)所处行业情况所处行业情况 1.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38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公司所属细分子行业为锂电池行业。行业发展阶段行业发展阶段 根据有关统计,报告期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082.4 万辆,同比增长 61.6%;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688.7 万辆,同比增长 93.4%。受到下游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正极材料行业发展延续高景气态势。GGII 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 190 万吨,同比2022 年年度报告 14/237 增长 68%。从下游需求和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极材料市场仍处于增量市场发展阶段,消费需求具有保障。行业基本特点行业基本特点 现阶段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 1)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产业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产业“一体化一体化”“”“抱团化抱团化”步伐加快步伐加快 正极材料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涉及镍、钴、锰、锂、磷等化工原料,向上可以延伸至相应矿物原料。原材料成本在正极材料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对外依赖度较高,原料价格波动将对正极材料产品价格产生明显影响。报告期内,下游动力电池市场高景气度运行,叠加关键金属资源供应不足,进一步推高原料价格。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 2022 年初约 28 万元/吨上涨至年末约 51万元/吨。同时,其它关键原料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再加上正极材料企业对下游动力电池厂商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原材料价格上涨将直接冲击中游材料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面对上述行业态势,头部企业正通过加快一体化产业布局、向上游矿产资源领域延伸并与下游企业“紧密捆绑”来确保行业地位,使得产业链“一体化”“抱团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行业趋势。(2 2)磷酸铁锂材料渗透率不断提高,产能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磷酸铁锂材料渗透率不断提高,产能低端过剩高端不足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补贴退坡叠加新能源汽车逐步回归市场需求,使得磷酸铁锂电池相较于三元电池而言更具成本优势。与此同时,储能电池发展同样迅速,基本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因此,报告期内,磷酸铁锂电池市场渗透率相较于往年进一步提高。根据 GGII 数据,2022 年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达 111 万吨,同比增长 132%,市场占比为 59%。在磷酸铁锂行业回暖复苏并高速发展的态势下,也隐藏着产能过剩的“隐忧”。“跨界玩家”大举切入磷酸铁锂材料市场,使得行业已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具体表现为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不少新进入企业由于缺乏在该领域的研发、生产和品质积累,容易出现开发方向不明、产品品质不达标的问题,进而造成重复建设和大规模资源浪费的问题。(3 3)三元正极市场进一步集中,中高镍成为市场主流三元正极市场进一步集中,中高镍成为市场主流 相比于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续航里程高等明显优势,符合长续航和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因此,国内外市场乘用车中高端车型大多采用三元正极材料。根据 GGII 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 64 万吨,同比增长 47%。市场增长主要受国内三元动力电池增长以及海外出口需求双向带动。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22 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 TOP5、TOP8 市场占比同比上升 8.6 个和 9.1 个百分点,表明头部三元材料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在原材料保供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二、三线企业,使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2 年年度报告 15/237 从产品结构来看,中、高镍三元材料占比已经超过 60%,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这也说明中高镍产品应用已成为三元材料市场的主流趋势。主要门槛主要门槛 正极材料行业的门槛主要体现在客户渠道、工艺技术和人才壁垒三个方面:(1 1)客户渠道壁垒)客户渠道壁垒 锂电池生产厂商对供应商在多个方面实行严格的认证机制,检验期长且严格,通常送样到量产耗时 2 年时间。新企业要想进入这一领域,也必须经过长期的市场开拓和认证过程。一旦形成稳定的合作,客户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目前国内锂电池行业愈发集中,锂电池生产厂商对合作供应商粘性较强,进而提高了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壁垒。(2 2)工艺技术壁垒)工艺技术壁垒 持续研发能力、工艺技术复杂、控制成本能力均是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壁垒,此外还有周期长、生产规模化等其他限制因素存在,使得在原材料配置、辅材应用、生产线布局及工艺设置等一系列工序上,需要经验、技术和时间的积累。目前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各大主流厂商已基本形成了自身的工艺技术体系。(3 3)人才壁垒)人才壁垒 新进入企业在研发生产人才储备方面追赶难度较大,科创型企业想要获取股权投资资金还需一支有技术经验的团队做背资。此外,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还需要深谙市场的采购、销售团队,采购、销售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行业内领先企业具备更高的知名度与更加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强,培育人才的能力较强。行业大部分尖端人才集中在领先企业,新进入企业很难形成人才吸引力与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行业内先发企业和新进入企业之间的人才差距将不断扩大,形成显著的人才壁垒。2.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情况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早期从事钴酸锂正极材料生产,2011 年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是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紧密把握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巨大市场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优秀的产品质量赢得了一流的客户渠道,目前已经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与上述客户长期深度的业务合作保证了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的稳定增长。根据 GGII 统计,近年来公司稳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列。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爆发式的增长以及对正极材料需求的井喷,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产能扩张以满足下游客户需要,募投项目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顺利实现投产,并积极推进年产 6 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上述项目达产达效后,公司的正极材料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 年年度报告 16/237 3.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加速上升,下游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加快发展。与此同时,报告期内新能源材料市场也面临着原料价格高企、关键金属资源供应短缺等难题,这也促使新能源材料体系朝着多元化发展。报告期内,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在三元材料领域,各主要厂商正加快高镍、超高镍、高功率/快充三元材料的开发进度,为三元材料高端化、高性能、长续航的应用和市场定位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第二,磷酸锰铁锂材料凭借其电压高、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及经济性优势,即将迎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行业内厂商正加快在该领域的前期布局;第三,钠电正极材料已进入商业化应用和快速发展期,在锂资源价格高企和供应约束下,钠离子电池的成本和安全性优势将对磷酸铁锂电池造成冲击,有望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第四,固态电池技术作为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延伸,已有越来越多车企披露半固态电池的装车进展。但是,半固态电池距离量产还需经历缓慢的爬坡过程。另外,企业的产品良率以及供应链建设也将面临考验。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成熟度较高,目前占据动力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中长期应用前景依然可观。公司将继续深耕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技术体系,遵循“应用一代、开发一代和储备一代”的发展思路,深化在锂电材料领域的技术布局,针对性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并紧密关注新型电池材料体系的研发动态,把握机遇,持续保持并巩固公司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的行业领先地位。(四四)核心核心技术与研发技术与研发进展进展 1.1.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及其及其先进性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的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高电压三元、超高镍三元、高功率三元、磷酸铁锂、钠电材料的开发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研究上均取得较大进展:一款动力型正极材料获得国外客户定点函;“高电压三元低钴单晶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相关工艺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三款动力型高电压中高镍三元材料进入产业化,实现大批量生产和销售;超高镍 9 系材料完成从前驱体到正极材料的开发和产线验证,实现了百吨级批量生产和销售;一款高镍正极材料产品,获 2022 年湖南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奖励;一款具备高性价比的混合动力汽车用高功率三元正极材料实现了量产。动力型磷酸铁锂进入中试研究,工艺基本定型。钠电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均进入吨级中试阶段,关键指标同比具有优势。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完成优先提锂技术开发,在前端实现锂的选择性浸出,使得锂回收率得到提升,回收的碳酸锂达电池级标准。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2022 年年度报告 17/237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认定称号 认定年度 产品名称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注: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金驰材料。2.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果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正极材料的研发,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主营业务产品中。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较大的研发投入,扩大研发团队规模,提升正极材料制备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原有产品及开发新产品,新增取得 21 项发明专利和 10 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获得 88 项发明专利和 35 项实用新型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公司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公司 2022 年度参与起草标准新实施 13 项,截止目前累计实施 29 项,其中主起草 3 项;获得了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三等奖 1 项、优秀奖 4 项。国家商标建设再添新证,获得日本商标授权证书。子公司金驰材料入选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湖南省第三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年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发明专利 22 21 109 88 实用新型专利 9 10 37 35 外观设计专利 0 0 0 0 软件著作权 0 0 3 3 其他 0 0 10 10 合计 31 31 159 136 注:上述“其他”指公司商标。3.3.研发研发投入投入情况表情况表 单位:元 本年度 上年度 变化幅度(%)费用化研发投入 660,520,171.85 286,548,269.37 130.51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 660,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