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汉语语言要素课程资源建设”(yjg223026)作者简介:1.白小丽,女,西南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2.黄弈瑄,女,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硕士研究生。“体”的职能演变研究及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启示白小丽1,黄弈瑄2(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字符“体”在现代汉字中是“體”的简化符号,但该字符在文字使用进程中实则分别记录为“bèn”和“tǐ”,为同形字。由于记录“tǐ”使用频繁,得以固定下来,并规范成为“體”的简化字。而“bèn”则仅用异体字“笨”来记录。从字符“体”的使用职能出发,详细考察其历时演变,厘清“体”作为语素在参与构词过程中各意义之间的联系,以便为国际中文教育汉字与词汇教学提供可资参考的基础资源。关键词:“体”;使用职能;演变;国际中文教育2023年第8期总第734期MODERNCHINESENo.8GeneralNo.734现代语文一、引言汉字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汉语中复杂的字词关系往往会导致留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可以说,在国际中文汉字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识字不识词或识词不识字的现象。《新华字典(第12版)》中收录了字符“体”的五个常用义项:1.人、动物的全身;2.事物的本身或全部;3.形式、规格;4.作品的体裁;5.亲身、设身处地[1](P481)。那么,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字符“体”的义项,这些义项之间又存在怎样的联系呢?对于学习中文的留学生们来说,采用什么方法才能高效快速地理解它们呢?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词汇表中,共有50个与“体”字相关的词语,其中包含了以下义项:1.人的全身,如身体、体育;2.事物的主要部分,如大体、大体上;3.形态、体态,如媒体、气体;4.实体,如主体、载体;5.整体,如集体、团体、整体;6.体式、体制,如得体、体系;7.亲身体验,如体会、体验;8.表现、体现,如具体、体现[2]。如果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正确运用这些义项,就应从汉字最基本的意义出发,探求各义项的来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将字与词相结合,形成系统的汉字知识体系。传统汉字学通常都是从汉字的基本属性“形”“音”“义”入手来展开研究的。这样的方法固然有益于汉字学研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即将属于语言学的“音”“义”与属于文字学的“形”混淆到一门学科中,导致汉字学与语言学界限不明。针对这一现象,李运富提出,将汉字的属性重新划分为字形、结构和职用[3](P52-62)。从外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