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对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铸魂育人中的深厚力量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红色文化的特征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和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进程之中,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变迁而不断地进行话语转变,有着与时俱进的特点和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2]。1.1鲜明的时代性红色文化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创新的演进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到土地革命时期的“长征精神”,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新时代伟大的“抗疫精神”,红色文化精神的演变与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1.2丰富的多样性红色文化的具体形态是丰富多样的,既有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各种精神载体,例如“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也有在各地形成的物质载体,包括各种战争遗址、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和历史纪念物等,例如“古田会议遗址”“新四军军部旧址”“毛泽东故居”等。红色文化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先后涌现出许多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路线、红色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等新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呈现形态变得更加丰富多样。1.3永恒的开放性红色文化不受地域限制,不会因为时空的局限产生隔阂,积极借鉴融合各地的先进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各地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本土性,但是他们都是开放包容的,对各地形成的先进文化都持有一种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众多新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形态。2借助新媒体媒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必要性2.1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性较强,所学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不强,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让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掌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缺乏互动性。同时,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过于重视课堂测试成效,而忽略了学生健康思想的养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滞后性,尤其是在青少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部分学生缺乏理想信念,甚至连基本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