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2.(6分)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6分)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4.(6分)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5.(6分)用XhoⅠ和SalⅠ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泳道①中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二、非选择题6.(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1)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系统发挥清除作用。(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iPSCDB7MEF免疫组77828空白组1089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