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1995年,我国引进了美国迪士尼出品的动画长片《狮子王》。此后,每年都会有迪士尼影业(含皮克斯工作室和20世纪影业)、梦工厂工作室、环球影业、华纳兄弟影业等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在国内公映,票房屡创纪录,形成了巨大的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观众审美转向,以及商业美学导向,英文动画电影越来越呈现出“全龄化”的趋势,其观影主力不再只是低幼儿童。[1]影片引进国内后,青少年观众会首选英文原声+中文字幕的观影模式。传统口笔译属于“水平”(horizontal)翻译,发生在“一维空间”中,字幕翻译发生在“二维空间”中。字幕又分为“语内”(intralingual)和“语际”(interlingual)两种,前者为“垂直”(vertical)转换,即将同一语言的口语以文字方式记录下来,后者为“对角线”(diagonal)转换,需将原语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译文。[2]电影字幕翻译一般是指保留影片的原声,在屏幕下方添加目的语字幕的形式,是“视听翻译”(audiovisualtranslation)的一种。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在我国,观众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观看原声+字幕的外语片,一种是在影院观看公映的影片,另一种是通过网络观看字幕组翻译的影片。因二者在传播方式(影院/网络),译者身份(专业译者/翻译爱好者),观影模式(不能暂停、回看/可以任意暂停)等方面的区别,这两种版本的字幕翻译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关注的是在影院公映的英文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公映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更为复杂,要受到更多因素的制约。本文意在通过分析这些限制条件,找到应对的翻译策略,以期提高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质量。二、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制约因素(一)媒介的制约因素制约字幕翻译的诸多因素中,由于电影这一特殊媒介所产生的制约最为凸显,主要体现在时空的有限性英文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制约因素与翻译策略康玉晶,吴清然(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00)摘要:电影字幕翻译普遍受到时空有限性和影片类型的制约。时空限制是字幕翻译区别于其他翻译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影片类型之于电影字幕翻译,恰如文本类型之于传统笔译。如何在有限时空内再现幽默诙谐的语体风格,是字幕译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在双重制约的背景下,适当使用归化策略更符合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实际;合理运用改写策略有助于实现对白的交际意图和语用效果;借助影片的声画效果,巧妙利用补偿策略可以减轻目的语观众的认知负荷。关键词:动画电影;字幕翻译;制约因素;翻译策略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