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总第382期第1期Jan,2023SumNo.382No.1·55·以休闲之名:“相亲剧本杀”中的青年择偶实践程晓莉詹行赵旺来董乔生[摘要]在情感消费视角下对时下流行的“相亲剧本杀”活动进行考察发现,该消费实践呈现出“自目的性”的特征,身份虚拟的游戏形式和沉浸体验使青年暂时性地从现实情境中抽离,相似的择偶困境激发参与者彼此的情感共振,为参与者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然而,由于青年人“兴趣投”与“经济婚”并存的择偶需求,以及“加速识”与“安全爱”拉扯的择偶焦虑,导致活动中的短暂欢愉和浅层情感联结难以发展为长远稳定的亲密关系,活动的相亲成功率并不高。[关键词]“相亲剧本杀”;亲密关系商品化;情感消费;婚恋困境[中图分类号]C9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89(2023)01-0055-11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亲密关系的商品化是消费社会中人的情感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青年人的择偶开始与游戏、电视节目等休闲消费元素相结合,一些兼具休闲和择偶功能的消费模式开始大量出现。其中,“剧本杀”大规模爆发,并从熟人圈延伸到陌生人的社交之中,一度成为城市青年,尤其是“Z世代”社交“破圈”的新形式(36氪研究院,2021)。随着“剧本杀”的热度上涨,出现了多种“剧本杀+”的复合消费业态,青年的消费需求从单一的游戏体验向社交需求、情感宣泄和精神享受过渡(何虹雨、保虎,2022)。“相亲剧本杀”正是新型复合消费业态之一。这一活动类型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逐渐流行开来,受到了广大青年群体的青睐。作为一种新兴的择偶形式,“相亲剧本杀”打破了传统的择偶模式,也折射出当代青年群体的择偶需求和文化。本文将聚焦于青年群体在“相亲剧本杀”活动中的消费动机,以及消费实践中的情感体验和产生的情感效应,洞察消费社会中亲密关系建构逻辑的内在变革,进而为现代青年婚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收稿日期]2022-07-13[作者简介]程晓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詹行,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智能通信;赵旺来,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董乔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2023年第1期总第382期当代青年研究·56·(一)亲密关系的商品化亲密关系商品化的研究焦点在于探讨人的情感关系是如何被资本主义异化的,多以批判消费主义对亲密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