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3年第1期*胡可欣,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孙向伟(通讯作者),郑州大学商学院,邮政编码:450001,电子信箱:xiangwei_sun@163.com;李沣航,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本文得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M65259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055)、郑州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孵化研究基地项目(101/32610168)的资助。感谢PhilipKostov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出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中国区域经济趋同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来自空间杜宾分位数面板回归的证据胡可欣孙向伟李沣航[提要]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趋同,已有的实证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趋同速率的空间异质性。本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空间杜宾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了中国336个地级市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市经济增长总体上呈趋同状态,趋同速率随分位点增大呈U型。考虑资本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中低增长地区储蓄率作用显著降低。高增长地区受到周边经济带动作用小于中低增长地区,因而高增长地区的趋同速率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南、北方地区,东、西部地区均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特征,而中部地区内部表现出分异态势,即高增长地区发散,低增长地区趋同的特征。识别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政府更好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非常重要。[关键词]空间杜宾面板分位数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区域经济增长;经济趋同一、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40多年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高速增长的背后也伴随着严峻的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投入,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仍较为严重。经济增长趋同问题最早由Baumol(1986)提出,不同空间尺度(国际、国家和区域)上的区域增长趋同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济趋同理论为解释地区间经济不平等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撑,受到了很多中国学者的关注(魏后凯,1997;覃成林,2004;蔡昉和都阳,2000;林毅夫和刘明兴,2003)。区域层面的经济趋同与国家层面的经济趋同有着较大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在区域层面,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流动更加自由,区域间的文化更加相似,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因此,当经济趋同的研究从国家层面转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