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框架语义学视角下荆楚文化翻...以武汉市博物馆翻译文本为例_邹桢.pdf
下载文档

ID:2717561

大小:1.68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框架 语义学 视角 下荆楚 文化 武汉市 博物馆 翻译 文本 邹桢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翻译研究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 书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框架语义学视角下荆楚文化翻译研究以武汉市博物馆翻译文本为例邹桢,孙琳,于卓佳,于舒雅,石梦浩(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荆楚文化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和城市形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框架语义学基本原理,从中英语言框架及文化背景出发,比较分析目前武汉市内主要博物馆相关翻译文本,参考英汉语义框架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构建荆楚文化语义网的初步实践。在此基础上归纳现存翻译问题并探究优化路径,以期对武汉市博物馆翻译有所助益。关键词:框架语义学;荆楚文化;博物馆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23)04-0063-04荆楚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开发价值。在如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荆楚文化对外传播对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武汉作为荆楚文化的标志性地域,文化底蕴浓厚。武汉市内博物馆是宣传荆楚文化的重要场所,其外文解说词起着了解荆楚文化的沟通桥梁作用。然而,武汉市内博物馆现存有关荆楚文化的翻译存在拼写及语法错误、中式表达、译名不统一、信息真空错误、文化内涵表达有误等问题1。如何在译词中兼顾中外语言文化背景,合理、准确地传播荆楚文化,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将“框架”引入语言学领域并逐渐创立框架语义学理论。该理论核心在于提供研究词语意义和句法结构意义的一种理论方法。作为一种认知构式,该理论为研究荆楚文化提供了较为系统科学的视角,和传统翻译研究理论相比,框架语义学基于不同语言、文化、层级的框架,关注文化差异性与特殊性。基于此,本研究依据框架语义学基本原理,综合考虑荆楚文化的场景、原型、感知等因素,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语义框架,以此分析荆楚文化在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探求传递荆楚文化信息的优化路径。1 文献综述1.1 框架语义学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为认知语言学的分支。框架语义学与经验主义学联系密切,一个词体现一个经验范畴,要理解概念体系中的任何概念,需理解整个体系。语言分析中,定义与理解“原型”与“视角”概念具有重要意义。理解意义所依靠的框架与背景则为文化的构成部分,该背景则为“原型”2。语义框架是指概念结构,便于理解词在语言中所使用的背景和动因,因而,框架语义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阐释与运用词项意义及语法句式的范式3。语义联系场景,视角是指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基于视角的不同,将不同类型框架和词项编成不同组合,并通过不同词项句法层面的差异实现更深入的理解,便于语料库搭建4。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的FrameNet项目为框架语义学早期实践,以框架语义学为理论依据,在语料库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技术创建网络语料库,该项目对未来字典编撰、句法、语法研究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刘开瑛、由丽萍所著 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网以框架语义理论为基础,从资源建设、自动标注到应用技术,对汉语框架语义网的相关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5。通过进一步比较与框架语义学相关理论模式的异同,构建概念框架,将Fillmore语义框架视为词汇的语义框架,在更精细的形式表述中,小句的概念框架可以和词汇语义框架连接6。1.2 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研究翻译活动,即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7。在这场认知活动中,译者通过某种“转换机制”,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而这种“转换机制”,与融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框架语义学中所研究收稿日期:2022-11-17修回日期:2022-11-27基金项目: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项目名称:框架语义学视角下荆楚文化翻译研究以武汉市博物馆翻译文本为例(项目编号:202210511074)作者简介:邹桢(2001),女,湖北恩施人,土家族,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孙琳(2001),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本科;于卓佳(2002),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本科;于舒雅(2002),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本科;石梦浩(200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基地班,本科。ISSN 1009-5039Overseas English海 外 英 语http:/Tel:+86-551-65690811 656908126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翻译研究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 书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的“框架”紧密相关。王寅提出“SOS”模型阐释文本与译者之间的关系,指出要研究翻译过程,就必须关注译出语和译入语形成的“互动体验,认知加工”机制8。赵雪晴从框架语义学入手,探讨其在文化负载词英译中的运作机制,自建小型语料库9。屠桂萍,李天贤以欧阳修 临江仙 为例,从框架对等、框架相交和框架置换三个角度上探究框架转换理论在宋词英译过程中的具体表现10。依据翻译本质及其目的,尤金 A 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他指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还是一门科学。此处的“科学”,是指可以“采用处理语言结构的科学途径、语义分析的途径和信息论来处理翻译问题”11,即通过语言学视角来解释翻译过程,与框架语义理论语的核心主张相通。2 主要研究内容2.1 翻译文本汇总分析本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楚文化馆、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扬子江非遗文化馆为主要实践地,辅之以相应线上博物馆资源。以湖北省博物馆楚国八百年展厅、曾侯乙展厅、越王勾践剑展厅、曾世家展厅、梁庄王珍藏展厅为重点考察地,汇总荆楚文化翻译文本。本研究共搜集整理荆楚文化翻译文本总字数万余字,英汉词条232条,分为玉器、青铜器、瓷器等 12 大类,各下属条目分类 5至10条。2.2 荆楚文化语义网实践为理解荆楚文化范畴内文物名称或相关词语的意义,首先必须具备其语义框架的基础知识。词语代表了经验的分类(范畴化),范畴中的每一个词语背后都有一定的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激活型情境12。例如,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网 中名物类框架的分支“艺术制品框架”共有11个框架元素:制造物、创造者、描述、原料、名字、代表、代表的状态、成型时刻、类型、用途、物量5。由此可见,词语在人脑中触发激活了完整的认知框架,读者得以依据经验主义和整体背景,体会隐含语义,更为精准地理解文本表达。本研究依据FrameNet以及中文汉语框架语义网实践范例,遵循框架语义理论的经验主义指导思想,运用自底向上的构建路线方法,综合考虑不同语言使用的场景、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构建荆楚文化语义网的初步实践。根据以上方法,以所收集的荆楚文化词条为基础构建词元库,将相关词元分入父框架与子框架,确定框架总数,并对框架进行定义阐释,分析每组词元共同特征,进而寻找核心框架元素以及与核心元素相关,具有补充性和具体阐释功能的非核心框架元素,最终对元素进行语言描述,建立荆楚文化文物的系列框架,以期发现文物间共同的使用场景及背后的文化特征。以荆楚文化范畴内“玉器”相关框架为例:表1 玉器/Jade Ware框架玉器|Jade Ware定义:玉器Jade Ware,即使用天然玉石加工制成的器物。2000多年前的荆楚地带上,古人便用精湛的艺术雕琢玉器,有许多不同形态和设计。玉器的制作伴随着祭祀、陪葬、装饰等目的。核心框架元素制造物art玉jade非核心框架元素创造者cre用途use成型时刻tim-cr名字name装饰dec描述des场景sit框架关系父框架:艺术制品 physical artworksFN子框架:礼玉(Ritual/Ceremonial Jade),玉饰(Jade Decorations),玉葬品(Burial Jade Article)总框架:分框架:词 元礼玉(Ritual/Ceremonial Jade),玉葬品(Burial Jade Article),(玉饰 Jadedecorations),玉质陈设(Jade Furnishings),玉玺(Jade Seals),玉璧(JadeBi),云纹玉璧(Jade Bi with Pattern of Clou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Yi of Zeng State),玉琮(Jade Cong),玉璜(Jade Huang),龙纹玉璜(Dragon-shaped Jade Huang),玉圭(Jade Gui),玉谷纹圭壁(Jade Gui with GrainPatterns),玉璋(Jade Zhang),玉琥(Jade Hu),玉戈(Jade Ge),商代大玉戈(Large Jade Ge Dagger-axe of Shang Dynasty),玉龙(Jade Long)被创造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实体和物质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矿石创造物品的个体器物被制造的用途器物制造成型的时间器物的专有的汉字指称器物的装饰或设计对器物特征的描述器物被使用的环境或事件表2 礼玉 Ritual/Ceremonial Jade框架礼玉|Ritual/Ceremonial Jade定义:礼玉Ritual/Ceremonial Jade是古代用于宗教祭祀及国家大典上的玉器。礼玉从夏朝开始发展,在周代兴盛并形成了一种文化。“六器”璧、琮、圭、璋、璜、琥起源于周代,并为 周礼 所记载。核心框架元素玉器jade-ware礼器ceremonial-vessels非核心框架元素拥有者own代表rep目标tar内涵con成型时刻tim-cre名字name装饰dec描述des框架关系父框架:玉器(Jade Ware)子框架:总框架:分框架:玉矿物材质的人工制造品中国古代贵族在祭祀、丧葬时使用的表现身份和权力的器物。拥有物品的个体器物所代表的拥有者的身份使用器物所纪念的对象器物所包含的蕴意器物制造成型的时间器物的专有的汉字指称器物的装饰或设计对器物特征的描述64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翻译研究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 书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词 元礼玉(Ritual/Ceremonial Jade),玉葬品(Burial Jade Article),玉璧(JadeBi),云纹玉璧(Jade Bi with Pattern of Clou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Yi of Zeng State),玉琮(Jade Cong),玉璜(Jade Huang),龙纹玉璜(Dragon-shaped Jade Huang),玉圭(Jade Gui),玉谷纹圭壁(Jade Guiwith Grain Patterns),青面素玉圭,青面玉谷纹圭,玉璋(Jade Zhang),玉琥(Jade Hu),玉龙(Jade Long),玉蝉(Jade cicadas)3 主要翻译问题分析3.1 译名不统一通过汇总荆楚文化相关词元发现,武汉市内博物馆间,或同一博物馆内部分文物存在翻译不统一,或官网翻译未及时与线下展览同步更新等问题。文物中相同信息的译法不一致,不仅会对藏品功能、特点等方面的信息传递造成影响,增加外国读者理解的难度,而且会进一步阻碍他们理解中国特色文化内涵。下面重点举例分析同类文物的不同译法现象:例一,湖北省博物馆官网上,“明代玉叶组佩(又名玉禁步)”翻译为“Jade Step Forbidding Pendant”,在湖北省线下展览中,“玉禁步”翻译为“Pair of JadeStride-Restrainer Pendant Sets”。例二,湖北省博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