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备案号: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DB21/T1433—2006农产品质量安全杏鲍菇栽培技术规程2006-06-01发布2006-07-01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1433—2006I前言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陈平、张敏、张伟春、肖千明。DB21/T1433—20061农产品质量安全杏鲍菇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杏鲍菇生产栽培的产地环境、生产工艺、栽培技术管理、农残控制与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品采收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杏鲍菇熟料的塑料袋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品环境技术条件NY/T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3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2000的要求。4栽培技术管理4.1栽培季节杏鲍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0℃~22℃,春季栽培4月份~6月份,秋季栽培9月份~11月份是杏鲍菇出菇最佳季节,生产者应提前一个月生产栽培袋。4.2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4.2.1品种选择应选择经过栽培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种性适应本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抗杂菌力强、菌丝生长健壮、出菇整齐、优质高产、耐贮运的优良品种;杏鲍菇以子实体形态可分为棒状及保龄球状品种,生产者可根据市场销售情况选择品种。4.2.2菌种生产根据当地不同生产季节,按照国家行业标准NY528-2002的要求,生产一级(母种)、二级(原种)菌种。在生产中一般不采用三级种。4.3栽培场地及及菇棚建造4.3.1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水源充足、水质纯净、远离畜禽舍、无污染、环境清洁卫生的地方。4.3.2菇棚建造栽培杏鲍菇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或空闲房屋做栽培场所。4.4原料选择及生产设备4.4.1主要原料选择组成杏鲍菇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是培养基中占数量比重大的碳素营养物质,如除去含有害物质树种外的阔叶树杂木屑,自然堆积六个月以上混有针叶树种的木屑,玉米芯、豆秸粉等作物秸杆皮壳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禁止使用含农药残留量多的果树枝条及浸泡过甲醛的DB21/T1433—20062木材加工的木屑;最佳木屑选择为阔叶树硬杂木屑,针叶树木屑混合量不应超过20%,粗细程度应以圆盘锯加工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