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备案号: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DB21/T1549—2007农产品质量安全高粱生产技术规程2007-07-01发布2007-08-01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1549—2007I前言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奎文、陈玉成、王沛、姚莉莉、姚庆儒、崔淑贤、穆青。DB21/T1549—20071农产品质量安全高粱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粱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及其处理、选地,选茬与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规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产地环境3.1气候条件无霜期140d以上,≥100C活动积温28000C以上,年降雨量在400mm以上。3.2土壤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要求。3.3空气质量要求空气中的各项污染物限值应符合GB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4品种选择及其处理4.1品种选择根据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质量要达到GB4404.1规定的一级良种标准。4.2种子处理4.2.1晒种播前15d将种子晾晒2d。4.2.2试芽播前10d,进行1次~2次发芽试验。4.2.3浸种消毒播种前2d,用45℃~55℃温水浸种3min~5min晾干,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g~80g,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400g拌种子100kg,阴干后播种。5选地、选茬与整地5.1选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中上、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1%以上,pH值为6.5~8。5.2选茬DB21/T1549—20072前茬选择未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玉米茬,不宜重、迎茬,一般轮作周期3年~4年。5.3整地秋耕后及时耙压蓄墒,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无漏耕、蓄水保墒;耙后及时起垅,垅距50cm~60cm,及时镇压。平播高粱,要秋翻、秋耙,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6播种6.1播期时间土壤表层5cm深度的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适宜的播种期。一般5月1日至5月15日为宜。6.2播种密度垅距50cm~60cm,采用机械精量点播。高秆杂交品种保苗6500株/667m2~7000株/667m2。中矮秆杂交种在高水肥条件下,保苗8000株/667m2~10000株/667m2;水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