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摘要:作为赵树理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根据真实的悲剧故事改编,是赵树理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赵树理受民间通俗文化影响的喜剧艺术。《小二黑结婚》中的喜剧形象主要是三仙姑和二诸葛,作者通过设置喜剧情境对这两个人物身上的封建思想进行了揭露和嘲笑,并使他们最终从落后转变为进步,体现了作者改造农民思想的美好愿望。三仙姑和二诸葛的形象在中西喜剧形象序列中具有独特性,他们既是被嘲讽的对象,又是要改造的正面形象,是特殊时期的独特的喜剧形象。作品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透露了喜剧人物背后的“悲”,人物的喜剧性塑造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乐感文化特质,而“喜中含悲”“悲喜互藏”的风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关键词: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喜剧艺术中图分类号:I2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14(2023)03-0053-06喜剧嘲笑现实中反面的腐朽现象,而归根结底是要肯定生活中的正面理想,喜剧中滑稽的基础,是出其不意地揭露那种内在并不完美而又妄自标榜为完美的现象。[1]柏拉图把“笑”看作对人的缺陷和愚蠢行为的嘲笑:“心怀恶意的人显然在旁人的灾祸中感到快感”“滑稽可笑在大体上是一种缺陷”。[2]以上观点都认为喜剧的笑是“嘲笑”,是一种“揭露”,由于被揭露对象的愚蠢和缺陷,人们才发笑。实际上,喜剧的笑不止是嘲笑蠢行,同时也用来歌颂美德。因此,界定喜剧应从形式特征、审美效果等方位全面展开。阿·尼柯尔在《西欧戏剧理论》中对“喜剧”进行了这样的表述:“结局圆满,剧中对话和主题完全是令人发笑的剧作便是喜剧。”“结局圆满”是从形式特征着眼的,“对话和主题完全是令人发笑的”是审美效果。这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因为很多悲剧也“结局圆满”。为了强调“结局圆满”并非喜剧的决定性因素,他进而指出:“一个剧作,尽管收场收得圆满,甚至收得很欢快,也不一定就是喜剧。喜剧精神主要体现在对话与情境之中。”[3]喜剧精神主要体现在对话和情境中,这才是喜剧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除了嘲笑蠢行的讽刺喜剧之外,还存有幽默喜剧和赞美喜剧。[4]因此,郑传寅把“笑”作为喜剧的本质特征,认为:“以‘嘲笑蠢行’或‘结局圆满’来界定喜剧都失之偏颇,以‘笑’来界定喜剧则得其要旨’。因为无论哪种喜剧都不能没有笑……”[5]赵树理特别注意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读他的作品会令人不时地“笑”,而《小二黑结婚》让人们“笑”的地方尤其多。《小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