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言使用者认知能力发展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252878

大小:61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3-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方言使用者认知能力发展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方言 使用者 认知 能力 发展 研究 汉语言 文学 专业
方言使用者认知能力发展研究 摘 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因为复杂多样的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并存,现在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也是极为普遍的。本文中将同时能够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的现象叫做“双言”现象,探讨了方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相关研究,包括方言使用者的记忆、使用双言对方言使用者语言加工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其时间认知方面的影响等。同时做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应该继续探讨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探索双言现象的认知神经机制,进一步研究双言对方言使用者认知能力发展影响。 关键词: 双言;方言使用者;认知能力 一、双言的界定 在现阶段的语言学研究中,对于如何看待将普通话和方言同时使用的这种现象,主要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叫做双言现象,因为使用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使用的是同一语言的两种不同形式;但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属于双语现象,因为个体在语言表达者中使用了两种语言体系;第三种观点比较折中,认为双言现象和双语现象在语言范畴上应该属于不同的层级,双言现象属于同一语言体系范围内的,而双语现象则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范畴。 但对于个人来说双言现象是一种很复杂的关系,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双语指的是书面和口头两种不相同的语言形式;双言与双语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双言表达的则是书面语言类似但是口头语言却不相同,双言者在很多时候所接触的同一个符号却拥有两种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尽管关于双言和双语的定义有所争论,但一般来说,双言者都是在学龄前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的方言,上学之后开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但是在很多研究中,并没有明确地区分双语和双言两种情况。出于不同语言在不同环境下使用者采用了一种语言的两种或两种之上的变体语言,则被称之为双言。 本研究采用李宇明(2014)在其研究中对双言的定义即普通话、方言、文言都属于汉语的变体,双言者是指在语言生活中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个体李宇明. 双言双语生活与双言双语政策[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14,01:1. ,由此可以推断,双言者也可能同时使用多种语言变体,即多言现象。 共同使用普通话和方言应该视作使用双言。这两种“语言”使用在不同的场合下,普通话应该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使用,而非正式场合则大多可以使用方言。所以这种能够讲普通话也能够讲方言的人就应该称之为“双言者”。 二、方言使用者的记忆依赖研究 方言使用者的记忆依赖效应中比较突出的一种叫做语言依赖效应。这种语言依赖效应就是人们表现出的对于特定语言的一种依赖现象。这种现象在双言者中大量出现。研究这种依赖效应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很多记忆相关的规律。 最早关于语言依赖效应的研究应该是对于双语者的情景记忆的相关研究,见于Bugelski对西班牙语-英语被试(西班牙语为母语)的考察报告中 BUGELSKI, B.R.Imagery and verbal behavior[J].Journal of Mental Imagery, 2007(1):39. 。在此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不同的的语言的线索词来诱发被试者回忆其过往的生活情境,研究发现不同语言的线索词所诱发的事件在时间上有着明显的特点。采用特定语言线索进行诱发被试对生活时间的记忆时,被试能回忆起与特定语言线索相关的生活事件或场景。Schrau等人选择了一些老年被试,他们的语言经历更加丰富,这些被试的人员目前在英国定居所使用的语言为英语但其母语为西班牙语。这些人员遵循着所制定的规定依据所给与的线索词来回忆自己的经历,并且加以陈述 SCHRAUF, R. W, & RUBIN, D. C. Bilingual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in older adult immigrants: A test of cognitive explanations of the reminiscence bump and the linguistic encoding of memories[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8(39):437. 。研究结果发现,被试者在对过往事件进行表达时,大脑将会把人们20%的记忆进行语言转换。换言之,人们回忆的这件事情假如发生在西班牙,当时所说的是西班牙语,但这是实验规定在表述时要使用英语,此时被试人员回忆时仍然是西班牙语,回忆完整再转换成英语加以表达。也就是说当时在被试大脑中首先恢复的是记忆编码时候的语言形式。而通过访谈也了解到,老年被试首先想用西班牙语来表述在西班牙发生的事情,那时讲的是西班牙语,而用英语表述到英国生活之后的事情,那时讲的是英语。因此研究者认为,线索词的不同所诱发出来的记忆内容也不同。也就是说存在记忆依赖效应。 在2006年,包含了张积家在内的中国多名专家学者对粤语及普通话情况下记忆语言的依赖效应进行了实验。该研究实验,首先采用自传式回忆范式考察语言环境对情景记忆提取的影响,其次通过听觉呈现词的方式考察语音和语言表达方式对语言再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话-粤语双言被试在回忆时出现了记忆语言依赖效应,而且被试对使用粤语表达的词反应时更短、错误率更低张积家,张倩秋. 普通话和粤语记忆中的语言依赖效应[J]. 心理学报,2006,(05):633-644. 。张倩秋(2007)等人则研究了加工水平对普通话、粤语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记忆语言依赖效应在有意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中同时存在,加工水平会影响记忆语言依赖效应张倩秋,张积家. 加工水平对普通话与粤语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7,(05):795-806. 。在其研究中总结出当两种语言间存在一定差异时就会发生记忆语言依赖效应,这种效应尤其存在于两种语言共享相同文字表征时,也就是说不同方言间更容易出现记忆语言依赖效应。 虽然语言记忆依赖效应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总体上讲现有的研究中关于这方面的实验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已有的语言依赖研究基本都是关于拼音文字和拼音语言的,而鲜有汉字的。汉字和拼音文字有很多不同,适合的加工方式也不尽相同。在语音、语义、语素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差异都是导致二者加工方式不同的原因,这些导致汉语和汉语加工更加的依赖语言环境。而且,汉语涵盖了北方、吴、湘、赣、客、闽、粤这七大类方言,这是最复杂的一种的语言系统。其次,在语法以及发音等方面不同的方言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于一些方言之间根本没有相同性。因此,针对中国特色的语言环境进行深入探究非常有必要。 对记忆语言依赖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是重要的研究课题。Whorf提出语言关联性这一假性学说,其认为不同的语言拥有着不同的语法及语义词汇,此种差异性也会对陈述者的认知造成影响 WHORF, B. L.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Selected writing of Benjamin Lee Whorf. New York:Wiley, 2012:13. 。在同种语言的内部如果有语言差异的话,那么也会影响讲话人的认知,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因此,这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就会影响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发生。 三、双言对方言使用者语言加工影响 (一)双言对方言使用者语音意识产生影响 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控制语言音位片段的能力即被称之为语音意识,其可以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进行预测。但是关于语音意识是否是对阅读能力进行预测的重要因素以及双语者在此方面是否有过人之处之一观点,在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很多研究是以双言者为被试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双言的儿童很多情况下能够在语音意识上存在优势。林泳海等(2011)的研究标明,在语音意识和声调意识上,说上海话的孩子的测试成绩要好于仅说普通话的孩子林泳海,王玲玉,钱琴珍,邱静静.方言经验对早期沪语儿童汉语语音意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2):414 。在王幼琨(2014)的另一个研究显示,在语音意识方面,既会讲闽南话又能说普通话的孩子要比只会讲普通话的孩子成绩更好王幼琨. 方言对儿童语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4:35. 。但是也有相反的研究结论。比如李荣宝等(2008)在研究中发现与自幼学习普通话的儿童相比,使用方言的孩子学习普通话时在学习语音上面有一些困难,这些孩子普通话的语音意识相对比较滞后。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双言的儿童其语言发展落后于一般儿童李荣宝,张家秀,李艳铃,陈素梅. 语音辨析训练对方言儿童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8(2):369. 。李荣宝等人考擦了语音辨析训练对方言儿童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语音训练对普通话被试没有明显的干预效果但对方言被试却有显著的促进效果。这一研究侧面一定程度说明了使用方言的儿童其在语音意识的发展上可能受到方言的影响而落后与一般儿童。 这些研究结果既有相互印证的一方面也有互相矛盾的一方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可能与不同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材料有关,比如在林泳海的研究中,研究者使用听觉方式呈现资料,资料包括声调意识、声母意识以及韵母意识三部分,而李荣宝的研究中则使用了判断汉字的声母是否相同的方法。其次,不同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有所不同,比如李荣宝的研究中使用的是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同时会使用普通话、福州话、闽南话以及莆田话,而林泳海的研究中被试为4、5、6岁的儿童。不同的实验材料和被试群体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未来研究有必要统一研究工具,和规范被试选择的标准。 (二)双言对方言使用者词汇语义影响 张积家等(2015)的研究中证明,不同的语言经验能够影响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对于使用词量语言的人来说,在词量使用上面的经验可能会对他们的组织语义的方式造成影响张积家,刘丽虹,谭力海.语言关联性假设的研究进展—新的证据与看法[J]. 语言科学,2015(3):42. 。 有许多专家学者在量词语义功能上面集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如Saalbach&Imai(2005)以及Schmitt(2008)的研究发现使用汉语母语的人员在加工语义时会受到汉语个体量词的影响。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语言,将普通话所包含的个体量词作为研究量词的研究对象 SAALBACH, H., & IMAI M. Do classifier categories structure our concepts?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7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2005.SCHMITT, B. H., & ZHANG, S. Language structure and categorization: A study of classifiers in consumer cognition, judgment, and choice[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8, 25, 108. 。汉语涵盖了七大类方言,这些方言均有着独自的量词系统及语义特点。以潮汕方言为例,其从属于闽南语的一个分支,其个体量词同时包含了普通话及闽南话的个体量词的特点,那么方言的个体量词能不能对潮汕话和普通话这类双言者是否会在其进行语义加工时造成影响?从陈俊和麦穗妍所进行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潮汕方言使用者的首要标准就是分类学关系,潮汕方言的个体量词关系与普通话相比差距很大,主要根据潮汕方言使用者的语义相似性进行评定麦穗妍,陈俊. 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语义通达:来自听觉词加工的证据[J]. 心理学报,2014,(02):227. 。 (三)双言对语法性判断的影响 语法性别可以将语义信息反馈出来,同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