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防控ClicktoaddText第一页,共二十一页。中新网截至8月4日,西非四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在本次埃博拉疫情中累计报告1711个确认或疑似病例,包括932个死亡病例,其中本月2日至4日45人死亡。第二页,共二十一页。为防止埃博拉疫情的输入国家卫计委于7月29日重新出台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和?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针对疫情省卫计委于昨日紧急召开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会议会上省卫计委孙主任要求: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加强领导、把住源头、保持内紧外松。市卫计局崩局长要求:认真梳理,全面部署、强化培训,落实好防控,加强应急值班,做好通讯24小时畅通。第三页,共二十一页。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第四页,共二十一页。主要内容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应对措施第五页,共二十一页。病原学学特征埃博拉病毒属为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埃博拉病毒包括五种亚型:扎伊尔〔Zareï〕、苏丹〔Sudan〕、科特迪瓦〔Cted’Ivoireô〕,莱斯顿〔Reston〕和本迪布焦〔Bundibugyo〕。除莱斯顿亚型外其他亚型均能导致人类疾病,莱斯顿亚型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有致死性,人感染后不发病。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第六页,共二十一页。第七页,共二十一页。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第八页,共二十一页。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