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CHUĀNCÌ)第一页,共十七页。桡动脉穿刺(chuāncì)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之中,不论是麻醉医生,或日常工作的医护人员都需要掌握此项技能。第二页,共十七页。一、解剖(JIĚPŌU)关系:桡动脉位于肱二头肌腱的浅面,为肱动脉终支之一,于桡骨颈处起始于肱动脉,起点约平肘横纹下1cm。发出后向外下行,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在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至桡骨下端,绕桡骨茎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到手掌深部,分出拇主要动脉后,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wěnhé)形成掌深弓。其在桡骨茎突附近桡动脉位置较为表浅,其搏动很容易触到,是临床触摸、按压的合适位置,距桡骨茎突近心端2~3cm搏动最强点是穿刺最常采用位点之一。第三页,共十七页。二、定位(DÌNGWÈI):用手指腹或指尖进行触摸。寻找动脉正确的走行(也就是主支)。可以按照中医切脉的方法,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为关,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可以运用双指(或采用在两指缝间进行穿刺)、甚至单指进行触摸。具体方法因人而异,触摸的重点在于如何尽早、尽快掌握(zhǎngwò)桡动脉走行,为下一步穿刺做好准备。第四页,共十七页。二、定位(DÌNGWÈI):同时要考虑血管迂曲的可能性,YooBS等人测量了1191个健康韩国(hánɡuó)人的桡动脉迂曲率为4.2%,老年人的发生率更高,Valsecchi等报道桡动脉迂曲发生率达到3.8%。在日常实际操作中,也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如:小桡动脉,高位桡动脉,副桡动“”脉以及反关脉(中医术语,桡动脉走行不在正常位置,远端行于腕关节的背侧)等。因此,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做桡尺动脉B超。第五页,共十七页。二、定位(DÌNGWÈI):测量桡动脉近端和远端的口径,观察尺动脉是否异常,掌浅弓和掌深弓的血流方向,以及(yǐjí)压迫尺动脉后是否仍有从尺侧到桡侧的血流。术前做好ALLEN试验或反ALLEN试验。从而做到心中有数。第六页,共十七页。三、麻醉(MÁZUÌ):在粗略摸清血管走行后,可以进行(jìnxíng)麻醉,很多人喜欢皮下打个小皮丘,如“”橘皮样。也有人喜欢注射麻药至深层。我们常规的方法沿动脉走行方向进行麻醉,尽量贴血管走行。可以说麻醉是一把双刃剑。第七页,共十七页。三、麻醉(MÁZUÌ):一方面通过充分的局部麻醉是减少疼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另一方面麻药剂量不足容易因疼痛诱发桡动脉痉挛及迷走神经反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