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治(ZHĚNZHÌ)第一页,共二十九页。定义(DÌNGYÌ)•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和/或外周性的呼吸生理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出现(chūxiàn),动脉血氧分压(PaO2≤5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即为呼吸衰竭•新生儿期以急性呼吸衰竭多见第二页,共二十九页。一、病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中枢神经(ZHŌNGSHŪSHÉNJĪNG)系统次之)•1、:后鼻孔(bíkǒng)闭锁、皮罗综合征、声带麻痹、气道分泌物阻塞等•2、:RDS、新生儿湿肺、吸入综合征、肺炎、肺出血、肺发育不良等•3、: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腹胀、膈疝•4、:先心病、心肌炎、动脉导管未闭等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所致的呼吸功能不全•5、:HIE、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破伤风等•6、: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钙)、贫血、败血症等第三页,共二十九页。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易感因素(YĪNSÙ)•1、薄弱,在新生儿,膈肌的作用更为重要,两侧膈神经麻痹就会引起呼吸窘迫,另外膈肌中耐疲劳的肌纤维少易疲劳•2、细小、阻力大,纤毛运动差,容易发生气道分泌物阻塞致通气功能障碍•3、结构和功能不成熟。肺泡数量少,肺间质血管丰富,使肺组织含气少而含血多;肺泡面积小、肺泡膜较厚,易致换气障碍•4、肺泡可因窒息缺氧、感染或酸中毒等减少•5、,容易发生肺部感染•6、各种原因所致窒息,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容易出现,导致心衰和呼衰第四页,共二十九页。二、分型•1、按病理(bìnglǐ)生理分型•1):又称低氧性型呼吸衰竭或I型呼吸衰竭。主要由肺实质病变引起,血气PaO2下降•2):又称II型呼吸衰竭•3)混合型呼吸衰竭•2、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分型•1)(I型呼吸衰竭)PaO2≤5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2)(II型呼吸衰竭)PaO2≤50mmHg,PaCO2≧50mmHg第五页,共二十九页。•3、按功能部位分型•1):是由于气道、肺泡(fèipào)等疾患所致。•2)与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神经肌肉疾患、呼吸机功能不全或呼吸肌疲劳有关•4、按病因部位分型•1)•2)第六页,共二十九页。三、病理(BÌNGLǏ)生理•实质是•完整的呼吸功能包括外呼吸、内呼吸及血液(xuèyè)携带O2和CO2的能力。呼吸衰竭通常指的是外呼吸功能障碍,可分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一)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第七页,共二十九页。•1、通气功能障碍: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足•比较常见,气道阻力增加引起。新生儿的气道直径小(气管、细支气管的直径分别是成人的1/3和1/2),气道阻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