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咯血(kǎxiě)大头(dàtóu)医生编辑整理第一页,共四十九页。第一页,共四十九页。英文名称Hemoptysis第二页,共四十九页。第二页,共四十九页。别名(biémíng)咳血(kéxuè);咯血第三页,共四十九页。第三页,共四十九页。类别(lèibié)呼吸科/呼吸衰竭第四页,共四十九页。第四页,共四十九页。ICD号R04.2第五页,共四十九页。第五页,共四十九页。概述(ɡàishù)声门以下(yǐxià)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排出者称为“咯血”(Hemoptysis)。其表现可以是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因此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的咯血量多少,将其分为:少量咯血、中等量咯血和大咯血。由于目前国内外尚缺乏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故各家对大咯血的定义亦有所不同。通常大咯血是指:1次咯血量超过100ml,或24h内咯血量超过600ml以上者。需要强调的是,对咯血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不要过分拘泥于咯血量的多少,而应当结合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营养状况、面色、脉搏、呼吸、血压以及有否发绀等,进行综合判断。第六页,共四十九页。第六页,共四十九页。概述(ɡàishù)对那些久病体衰或年迈咳嗽乏力者,即使是少量咯血亦可造成病人窒息(zhìxī)死亡,故对这类病人亦应按照大咯血的救治原则进行救治。第七页,共四十九页。第七页,共四十九页。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和肺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除。大咯血是指1次咯血量在500ml以上。引起大咯血的病因繁多,临床最常见。1次咯血量超过1100ml。可发生休克,但无论咯血量多少(duōshǎo),均可引起窒息,窒息是大咯血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第八页,共四十九页。第八页,共四十九页。病因(bìngyīn)肺脏有两组血管,即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起于右心室动脉圆锥的肺动脉及其分支为低压系统,提供(tígōng)着肺脏约95%的血供。支气管动脉发自于主动脉,为高压系统,一般向肺脏提供约5%的血液,主要向气道和支撑结构供血。据统计,在大咯血病人当中90%的出血来自支气管循环,而出血来自肺循环者仅占10%左右。目前已知可引起咯血的疾病有近100种。按其解剖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4大类,即:①气管、支气管疾患;②肺部疾患;③心血管疾患;④全身性疾患。第九页,共四十九页。第九页,共四十九页。病因(bìngyīn)第十页,共四十九页。第十页,共四十九页。发病(fābìng)机制大咯血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和支气管阻塞所致的支气管壁的毁损和管腔扩张、变形,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