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弥漫性轴索损伤、多发脑挫裂伤、弥漫性脑肿胀的相关(xiāngguān)问题神经外科杨刚第一页,共三十九页。弥漫性轴索损伤(sǔnshāng)的研究进展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由于头部在成角或旋转加缄速运动中,周围脑组织与中央脑组织之间由于质量不同而产生相对运动,在脑组织内产生剪切力和牵张力,作用(zuòyòng)于神经纤维造成轴索的剪切伤或牵拉伤。损伤以轴索断裂、回缩和最后的神经纤维分解为特征。典型的DAI易发生在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区、上部脑干及基底节等部位。既可作为原发性脑损伤而独立存在,也可与其它重型原发性脑损伤同时产生,作为伴发损伤而存在。DAI在颅脑损伤死亡患者中占29%~43%,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0%,其临床特点为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伤残率和病死率高。临床上迄今对于DAI诊断困难且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第二页,共三十九页。1982年Adams等人正式提出DAI的概念及分级标准,随损伤程度加重,DAI由额顶部向脑纵深方向(fāngxiàng)发展,分为3级。1级:大脑、胼胝体、脑干、小脑白质出现弥漫性轴索损伤;2级:在1级基础上,胼胝体出现灶性脑损伤;3级:在2级基础上,四叠体的背外侧或脑干腹侧的四叠体出现灶性脑损伤。DAI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区,其中胼胝体压部、内囊、脑干背外侧为其特征性部位。常规CT及MRI扫描常为阴性,病理检杏多无明显的出血及挫伤灶或仅见脑白质多发性点状出血,但轴索损伤非常严重,可导致持续性昏迷,甚至死亡。其基本病变包括脱髓鞘、轴索肿胀、扭曲、轴索骨架崩解、神经微丝致密(neurofilamentcompaction,NFC),收缩球(retractionballs,RBs)形成等。RBs是轴索肿胀、断裂、近端局部轴浆溢出,轴膜包绕形成的特殊病理结构,被认为是DAI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第三页,共三十九页。1.诊断标准①外伤史。②刨伤后持续昏迷6h以上。③CT、MRI示胼、胝体、脑干、基底节脑室等中线结构及皮髓质交界区多发出血灶或非出血性损伤。有弥漫性脑肿胀改变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患者意识呈重型颅脑损伤表现。④临床症状(zhèngzhuàng)严重程度与影像学不符。⑤手术中发现轴索损伤的证据。⑥尸检病理可见DAI现象。第四页,共三十九页。2.治疗方法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长时间持续昏迷、咳嗽和吞咽功能(gōngnéng)减低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等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必要时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水肿,而呼吸障碍造成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