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023-01防灾博览自然|NATURE2022年8月,河南汝州中央公园云禅湖上演了一场“捉鱼秀”,“请走”两条鳄雀鳝;2022年9月,上海黄浦江内又惊现一条长约1米的暹罗鳄。随后,在我国的河南、湖南、广西、江苏、青海、宁夏、云南、山东等地水域也陆续发现鳄雀鳝的身影。这些外来水生生物在我国的江河湖海里安家落户,不仅破坏了当地水域的生物多样性,还威胁农业和渔业生产,甚至影响国人健康。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印发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对外来水生生物进行全国普查。如何做好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也成为社会关切的热点。何为外来物种?提起外来水生生物,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巴西龟、美洲牛蛙和埃及塘虱等这些带着外国名称的生物。其实并非只有进口的才是外来物种,严格来说区域外来物种、改良种也都属于外来物种。这些物种在原有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通过人为或其他因素,有意或无意地从别的生态系统引入。其中来自国外的物种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同一国家不同流域和水系的外来种则属于区域外来物种,此外人工养殖杂交的改良种,也属于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入侵途径这些“水生生物移民”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到不属于它们的地盘,如自然进入、人类无意携带进入和人类引种等,其中一个常见的重外来物种入侵文/周军“水芙蓉”学名叫大碎谨防662023-01防灾博览OverviewofDisasterPrevention2023-0167要途径就是被人类“放生”。此次让人们“大动干戈”的鳄雀鳝大概率就是通过“放生”这种途径进入我国的。一些天然水域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或者水利工程建设等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会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的手段,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人工繁育的水生生物的幼体或成体。人工增殖放流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当地生态环境条件、渔业资源结构以及饵料生物量等,因此放流的水生生物都经过精挑细选,并不是简单的“放生”。人工增殖放流是补充渔业资源种群与数量,改善修复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有效手段。我国对“放流”有着严格的规定,农业农村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按照这个规定要求,增殖放流的物种应当是原生种,改良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他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外来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物种均不适宜进行增殖放流。原则上也不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特别是鲤、鲫等地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