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乡县大蒜田迟眼蕈蚊发生规律初探_刘奎成.pdf
下载文档

ID:2286849

大小:343.23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金乡县 大蒜 田迟眼蕈蚊 发生 规律 初探 刘奎成
蔬菜 2023.1山东省金乡大蒜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左右,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种植大蒜超过200万亩,是享誉国内外的“大蒜之乡、世界蒜都”,为2017年首批认定的全国特色农产品(大蒜)优势区。大蒜及其制品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0以上,单项农产品出口创汇多年居全国第一,形成了以大蒜种植、加工、储藏、贸易、信息于一体的结构完整、运转高效的庞大产业链,是世界大蒜种植培育、储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形成中心,享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2014年以来,大蒜田韭蛆(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危害逐年加重。韭蛆抗药性较强,传统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较差,致使韭蛆逐渐成为制约大蒜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韭蛆的发生规律不同于蒜蛆(灰地种蝇Deliaplatura Meigen),目前少有有关韭蛆在蒜田发生规律的详细报道。为明确蒜田韭蛆发生规律,笔者自2016年始,连续多年在冬前及早春对大蒜田韭蛆幼虫进行挖虫调查,并从2018年至2020年35月(大蒜年后生长期)连续3年对幼虫、成虫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定点系统调查观察。明确了韭蛆在蒜田的发生消长规律,为蒜田韭蛆的科学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地点冬前及早春幼虫调查:马庙镇大程楼村和胡集镇河东王村及其周边大蒜种植区。重茬种植大蒜都在20年以上,韭蛆为害较重。土壤均为中壤土,偏碱性,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栽培方式、肥水管理条件等完全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幼虫及成虫定点系统调查:在马庙镇大程楼村选取150 m2的一畦田,不施药防治韭蛆。1.2调查时间冬前及早春幼虫调查:2016-2021年每年的3月25日、11月2630日。幼虫及成虫定点系统调查:2018-2020年每年的3月至5月中旬。金乡县大蒜田迟眼蕈蚊发生规律初探作者简介:刘奎成(1968-),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E-mail:刘奎成1张跃峰1窦玉焕1商泽宇1何世强2李红梅3(1.山东省金乡县农业农村局山东金乡272200;2.山东省金乡县马庙镇农技站山东金乡272202;3.山东省金乡县高河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金乡272212)摘要:大蒜产业是著名的“大蒜之乡、世界蒜都”金乡县的农业经济支柱。2014年以来,大蒜田迟眼蕈蚊(简称韭蛆)危害逐年严重,已成为当地制约大蒜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明确蒜田韭蛆发生规律,为蒜田韭蛆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冬前及早春对蒜田韭蛆进行了多年调查,并在35月(大蒜年后生长期)对其幼虫、成虫在蒜田消长规律进行了3年定点系统调查观察。结果表明,韭蛆在蒜田每年可发生3代,大蒜播后至冬前(10月上旬至11月底)为越冬代,主要以幼虫形态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大蒜鳞芽分化至抽薹期(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4月中下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大蒜抽薹后期至收获(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发生盛期,大蒜收获后(5月中旬)不能完成世代发育的部分二代幼虫会转移到蒜田套种的辣椒等其他作物上继续为害。各世代虫龄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春季一代为主害代,其次为二代,以越冬代为害最轻。关键词:大蒜;迟眼蕈蚊;发生规律;金乡县227-2023.1 蔬菜1.3调查方法1.3.1冬前及早春幼虫调查进行系统调查,在所定地块采取棋盘式取样法,每块地以1012进行取样,每点1株,记载虫口数量和发育龄期,蛹壳记为成虫。取样时不能直接拔出蒜株,用铲切取蒜株周围土壤,连同蒜株一同取出,否则会影响虫口数量调查的准确性。1.3.2幼虫及成虫定点系统调查幼虫调查:采取棋盘式取样法,每次调查2030点,每点1株,带土挖取,记载每株幼虫虫口数量,计算折百株虫量。从3月初至5月中旬大蒜收获,每隔7 d左右调查1次。成虫调查:利用韭蛆成虫对黄板的趋性,在大蒜田垂直悬挂黄板(40 cm 25 cm)诱捕成虫,黄板顺行安放大蒜垄中,下缘离地面2 cm左右,用细铁丝固定在竹竿上,每隔10 m安装1片,共安装3片。从3月初到5月中旬大蒜收获,每5 d天调查1次成虫数量,并更换粘虫板1-2。2结果与分析2.1韭蛆越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表1、图1),蒜田韭蛆主要以24龄幼虫越冬,冬前调查(11月底),24龄幼虫5年平均占比分别为35.0%、31.0%、19.5%,合计占比为表1越冬代冬前发育进度调查年份调查时间(月/日)调查株数(株)有虫株(株)虫量一龄二龄三龄四龄蛹成虫虫量(头)占比(%)虫量(头)占比(%)虫量(头)占比(%)虫量(头)占比(%)虫量(头)占比(%)虫量(头)占比(%)201711/275742173116.45833.56336.44023.110.600201811/2629554651410119.616331.712323.98516.5193.7234.5201911/2627895657181.419734.521537.713623.8122.191.6202011/2663262313916.911951.56026.0125.20010.4202111/272882254015614.012430.912430.99523.70020.5合计平均3461951 89021511.466135.558531.036819.5321.7351.9图12017-2021年11月末韭蛆各虫态平均占比85.5%。越冬幼虫多集中在大蒜鳞茎上及鳞茎周围05 cm的土壤中。2.2越冬代韭蛆早春发育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表2、图2),2月随着气温升高,越冬代幼虫开始活动发育,早春调查(3月初),韭蛆各虫态7年平均占比分别为一龄2.6%、二龄14.1%、三龄14.6%、四龄26.7%、蛹26.3%、成虫15.6%,越冬代开始进入化蛹初盛期和成虫的羽化初期。2.3越冬代发育与气温的关系越冬代韭蛆发育进度与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2021年2月气温比常年异常偏高3.17,3月45日调查,越冬代成虫羽化率高达82.5%,而5年同期的平均成虫羽化率仅为15.6%(表3、图3)。2.4春季韭蛆幼虫田间消长规律从春季韭蛆幼虫定点系统调查结果(图4)可知,春季韭蛆幼虫在大蒜上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3月图22016-2022年3月初韭蛆各虫态平均占比228-蔬菜 2023.1年份调查时间(月/日)调查株数(株)有虫株(株)虫量一龄二龄三龄四龄蛹成虫虫量(头)占比(%)虫量(头)占比(%)虫量(头)占比(%)虫量(头)占比(%)虫量(头)占比(%)虫量(头)占比(%)20163/2343045630.7316.88618.912427.216937.1439.420173/24423415610.6106.485.13421.89560.985.120183/530128200610.71619.54150.01923.20020193/4332625493.57730.3228.78433.15421.383.15合计平均3962332 328602.632814.134114.662226.761326.336415.620223/27958572915.713022.715927.810318.015527.1162.8202020213/43/454613236374703383808.1074015.7048210.20.62043243.49.5962520.47.4102792.182.5表2越冬代早春发育进度调查上旬、3月下旬至4月中旬、5月上中旬。3月上旬的小高峰为未完成化蛹、羽化的越冬代幼虫,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春季一代幼虫发生盛期,5月上中旬为春季二代幼虫发生盛期,以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的虫口数量最大。2.5春季韭蛆成虫田间消长规律从春季韭蛆成虫定点系统调查结果(图5)可知,春季在大蒜田成虫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3月上中旬、4月中下旬。3月上中旬的成虫高峰期,2018-2020年分别出现在3月1015日、3月1015日、表3越冬代相应月份的气温资料年份1月平均温度()2月平均温度()10月平均温度()11月平均温度()12月平均温度()2015-16.36.01.92016-1.43.116.28.33.420171.04.315.28.62.02018-0.82.415.59.31.220190.42.116.410.33.320201.45.414.99.30.920210.37.015.49.03.020221.32.5-平均值0.313.8315.708.692.23图3越冬代3月初发育进度与气温的关系图42018-2020年韭蛆幼虫发生动态229-2023.1 蔬菜3月1520日,平均单张黄板成虫诱集数量分别为78头、116头、73头;4月 中 下 旬 的 成 虫 高 峰 期,2018-2020年分别出现在4月1924日、4月1419日、4月1419日,平均单张黄板成虫诱集数量分别为38头、42头、46头。3讨论与结论3.1越冬代韭蛆发生规律秋季至早春在大蒜田发生的一代为越冬代,10月上中旬大蒜出苗后,成虫迁移到大蒜上产卵为害。根据多年冬前调查结果,结合韭蛆幼虫发育起点温度8.75,也有研究认为5.446,12月和1月气温偏低(2015-2022年12月和1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23、0.31),温度不能满足韭蛆幼虫的发育条件,据此推断,11月底越冬代韭蛆多以24龄幼虫越冬,仅有少量个体以蛹的形态越冬,越冬幼虫多集中在大蒜鳞茎及附近05 cm土壤中。以幼虫越冬这一结论和有关报道相一致9-16。2月随着气温升高,越冬代幼虫开始活动发育。越冬代发育快慢和温度密切相关,当年10月、11月及翌年2月气温偏低越冬代发育进度迟缓,气温偏高发育进度提前。一般年份,2月末3月初越冬代开始进入化蛹初盛期和成虫的羽化初期,3月上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据相关研究报道,露地韭菜田越冬代韭蛆成虫羽化盛期:安徽亳州地区在3月末4月初9;江苏徐州地区在3月中下旬10;山东德州地区越冬代3月中旬开始化蛹,3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11;华北地区在4月上中旬12-14。在地膜覆盖种植模式下提高了地温,促进了越冬代发育3-8,是大蒜田越冬代韭蛆羽化盛期早于露地韭菜田的主要原因。3.2春季韭蛆发生规律春季韭蛆在大蒜田发生2代,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春季一代幼虫发生盛期,4月上中旬为一代为害盛期,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4月中下旬。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二代幼虫发生盛期,5月上中旬为二代为害盛期,二代韭蛆在蒜田多数不能完成世代发育,5月中旬末前后大蒜收获后,未能完成发育历期的幼虫转移到蒜田套种的辣椒等作物上继续为害,根据韭蛆生物、生态学特性3-6,预计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春季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各世代虫龄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春季一代为主害代,其次为二代,以越冬代为害最轻。目前少有有关春季韭蛆在大蒜田发生规律的详细报道,有关春季韭蛆在露地韭菜田发生规律的报道较多。据有关研究报道,在露地韭菜田春季一代韭蛆幼虫为害盛期多发生在5月上中旬或5月中下旬9-16,而蒜田春季一代幼虫为害盛期发生在4月上中旬。林璐璐等的研究发现,在安徽亳州地区露地韭菜田韭蛆成虫全年有5个发生高峰期,主为害代为越冬代和第1代9;党志红等的研究发现,在河北省中部和南部地区,露地栽培韭菜田韭蛆1年发生5代,为害高峰为春、秋两季,5月上旬的一代为春季为害高峰13。在蒜田春季一代韭蛆为主害代,这和有关研究结论一致,但越冬代为害相对偏轻,这一结论和露地韭菜田的研究结果不相一致。目前,韭蛆在蒜田的消长发生规律已初步明确,但韭蛆在夏季为害作物种类、发生代数、影响种群数量的因子,以及大蒜播种后蒜田韭蛆种群来源等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王洪涛,宋朝凤,王英姿.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黄色黏虫板的诱杀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133-134,233.2洪大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