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总第382期第1期Jan,2023SumNo.382No.1·43·结婚还是分手?流动青年同居者的关系转变研究张亮[摘要]未婚同居正在成为年轻人择偶过程的一部分,同居是否会走向婚姻,哪些因素会促进或阻碍同居走向婚姻,成为家庭行为研究的新议题。文章利用95位“90后”乡城流动青年同居者的回溯性和追踪性访谈资料,对同居向婚姻或是分手转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即男方家庭的婚姻支付能力对婚姻的形成仍然是最重要的;个体化进程和对婚姻情感基础的强调,使同居关系质量也成为关系转变的关键因素,尽管它对结婚和分手结果的影响强度是不同的;同居关系本身的一些特征也可能影响到同居结果,地域异质性是进入婚姻的一个重要障碍,而同居中的怀孕则会加速向婚姻的转变。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同居关系的转变,为分析当今年轻人的婚姻形成提供了新的解释因素。[关键词]流动青年同居者;同居关系转变;结婚;分手[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89(2023)01-0043-12一、引言21世纪以来,未婚同居现象在中国快速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初婚的群体中,只有大约4%的人在婚前就与配偶同居,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初次结婚的男性和女性中,这一比例分别升至27.9%和25.6%,而在2010—2014年进入初婚者中,更是上升到35.7%和36.0%(於嘉、谢宇,2017)。显然,婚前同居正在成为我国年轻人择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条越来越常见的婚姻进入路径。这种趋势引发了学者关于同居对个人婚姻轨迹影响的探讨。於嘉和谢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估计了初婚者的婚前同居持续时间,发现同居是短暂的,平均为10个多月(於嘉、谢宇,2017);杨辉和石人炳采用相同的数据考察了青年婚前同居对初婚年龄的影响,结果表明,婚前同居经历会提高初婚风险,而且对“90后”的正向作用要强于“80后”(杨辉、石人炳,[收稿日期]2022-12-1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生代流动人口未婚同居的成因、趋势及社会效应研究”(16BSH063)。[作者简介]张亮,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婚姻关系。2023年第1期总第382期当代青年研究·44·2019)。研究者们据此认为,同居更多是作为婚姻的“前奏”或“过渡”。然而,从现实来看,结婚并不是同居的必然结果,以分手告终的同居也不在少数。现有研究的分析集中在已转化为婚姻(初婚)的同居,并不能回答为什么一些同居走向婚姻,而另一些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