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IEWOFLABOURUNIONS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发动的“五一”生产大竞赛,是广大职工在人民政权下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生产竞赛。广大职工积极参加生产竞赛,朱德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于1942年5月1日在《解放日报》发表了《克服困难,向前迈进》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指出我们必须发挥工人的生产热情,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生产质量在技术水平很低,机器又旧又少,动力根本缺乏的条件下,高度的生产热忱是生产中特别重要的因素,热忱和熟练,这几乎是我们提高生产唯一的和最有效的办法。怎样提高生产热忧呢?我们过去的经验证明了革命的生产竞赛,的确是提高生产率的有效武器。在竞赛中不仅能大大地发挥大家的生产热忱,而且改变了工人对于劳动的态度。只要善于组织这种竞赛,使它能够吸收全厂人员进来,并且成为经常进行的活动,我们将能克服竞赛仅能临时提高一下生产的缺点,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质量。工人群众在竞赛中迸发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广大工人群众对劳动有了新的认识,再次证明了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受到人们的尊敬。(二)赵占魁与“赵占魁运动”陕甘宁边区的赵占魁是一位热爱本职工作、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普通工人,他的事迹被在企业调查研究的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和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发现并汇报后,由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对其先进模范事迹作了全面总结。陕甘宁边区总工会认为,赵占魁最可贵的一点是“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赵占魁是一个“新劳动者”。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新劳动者运动”。随着运动的普及和具体化,从陕甘宁边区开始,各抗日根据地陆续广泛开展了“赵占魁运动”。赵占魁,山西定襄县人,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之一,曾多次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从1916年开始,赵占魁先后在太原铜圆厂提炼部、太原兵工厂、同蒲铁路介体车站修理厂当工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掌握了炼铜、蒸锌、打铁、翻砂等技术。1938年初,同蒲铁路被日军占领,赵占魁逃到西安,报名进入陕西省阳县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学习,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转入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在延安桥儿沟创办的工人学校学习,被编入建设队打铁部。1939年6月陕甘宁边区创办西北农具厂,赵占魁被调去当翻砂工人。他常年在化铁炉边工作,翻砂铸铁,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但他总是以身作则,干那些又苦又累的活。工人信任他、拥护他,他在工人中很有威信。后来,赵占魁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