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拉萨那曲二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拉萨 那曲 中高 物理 第二 学期 期末 教学质量 检测 模拟 试题 解析
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编成一组而成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 m所用的时间是10 s,通过第二个60 m所用的时间是6 s.则 ( ) 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 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 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 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 2、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质子的是 A. B. C. D. 3、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α粒子散射现象 D.感应起电现象 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光导纤维丝的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小 C.泊松亮斑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的偏振证明光是纵波 D.在水中的潜水员斜向上看岸边物体时,看到的物体的像将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低 5、如图所示,纸面内半径为R、圆心为O的圆形区域外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纸面内的线段PA与圆形区域相切于A点,。若P点处有一粒子源沿PA方向射出不同速率的带正电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不计重力),则能射入圆形区域内部的粒子的速率可能为 A. B. C. D. 6、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颗海陆雷达卫星,以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纱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假设海陆雷达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圈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倍,则( ) A.海陆雷达卫星的运行速度是海洋动力环境卫量的倍 B.海陆雷达卫星的角速度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倍 C.海陆雷达卫星的周期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倍 D.海陆雷达卫星的向心力是海洋动力环境卫量的倍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核比核少18个中子 B.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 D.发生β衰变时,核内中子数不变 8、如图所示,一个电阻值为R,匝数为n的圆形金属线圈与阻值为2R的电阻R1连结成闭合回路.线圈的半径为r1.在线圈中半径为r2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与横、纵轴的截距分别为t2和B2.导线的电阻不计.则( ) A.流经电阻R1中的电流方向为b到a B.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C.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 D.a与b之间的电势差为 9、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2=4 m处的质点,若质点Q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t=4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的传播速度v=2m/s B.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若P点比 Q先到达波峰,则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向 C.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至少再经过0.5s ,P质点到达波峰 D.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至少再经过3. 5s ,P质点到达波峰 E. 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至少再经过1.5s ,Q质点到达波峰 10、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运动学中有人想引入“加速度的变化率”,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运动学角度的定义,“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 B.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增加 D.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图象,已知物体在时速度为,则2 s末的速度大小为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测定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滑槽,其末端与桌面相切.让小滑块从滑槽的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滑到桌面上后再滑行一段距离,随后离开桌面做平抛运动,落在水面地面上的点,记下平抛的水平位移.平移滑槽的位置后固定,多次改变距离,每次让滑块从滑槽上同一最高点释放,得到不同的水平位移.作出图象,即可根据图象信息得到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每次让滑块从滑槽上同一高度释放,是为了__________. (2)除了和外,本实验还需要测量或告知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A.滑槽最高点与桌面的高度差 B.小滑块的质量 C.桌面与地面的高度差 D.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3)若图象的斜率绝对值为,纵轴上的截距为,如图乙所示,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用本题中提供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2.(12分)如图,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③、④、⑤遮光筒、⑥毛玻璃. (1)②、③、④三个光学元件依次为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的标号) A.滤光片、单缝、双缝 B.单缝、滤光片、双缝 C.单缝、双缝、滤光片 D.滤光片、双缝、单缝 (2)如果实验时将红光滤光片换为绿光滤光片,则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3)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放射性同位素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发生衰变,放出β射线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730年,试写出此核反应方程。 (2)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2.5%,则此遗骸距今约有多少年? 14.(1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的平板车P的上表面离地面高,质量为的小物块(大小不计,可视为质点)位于平板车的左端,系统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一端悬于Q正上方高为R处,另一端系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大小不计,可视为质点)。今将小球拉至悬线与竖直方向成角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时与Q的碰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已知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大小,Q与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计算: (1)小球与Q碰撞前瞬间,细绳拉力T的大小; (2)平板车P的长度L; (3)小物块Q落地时与小车的水平距离s。 15.(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相连,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站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人对地面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人的质量,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所用的时间是10s,中间时刻的速度为;通过第二个60m所用的时间为6s,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差为△t=8s;则加速度为;6s末的速度为;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故选B.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C 【答案解析】 A中x表示正电子,B中x表示α粒子,C中x表示质子,D中x表示中子,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A 【答案解析】 A、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从而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A正确; B、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B错误; C、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C错误; D、静电感应讫点现象是电荷的重新分布,从而带点,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无关,D错误。 4、A 【答案解析】 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可以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光导纤维丝的工作原理是全反射,光要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利用光的折射可解决“视深”、“视高”这类问题。 【题目详解】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故A正确; B.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光纤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壳的大,故光线在内芯处发生全反射,故B错误; C.泊松亮斑证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不是纵波,故C错误; D.物体的光斜射到水面上,由光发生折射的条件知,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故D错误。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干涉、折射等规律,较为简单。 5、D 【答案解析】 粒子运动轨迹与圆相切时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几何知识得:(r-R)2+(2R)2=(r+R)2,解得:r=3R,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解得:,当粒子速度:v′>,粒子可以进入圆形区域,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点睛】 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要掌握解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解题常用的程序是:画轨迹:确定圆心,几何方法求半径并画出轨迹。找关系:轨迹半径与磁感应强度、速度联系;偏转角度与运动时间相联系,时间与周期联系。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 6、C 【答案解析】 (1)根据题设条件无法计算卫星得质量,故无法比较,A错误; (2)假设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则海陆雷达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它们环绕地球运行时,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海陆雷达卫星的角速度,海洋动力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