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关于中国企业_走出去_的三个问题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三个问题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过去,中国是世界的工厂,而现在世界是中国的工厂。因为我们不光要跟别人做EPC交钥匙,同时还要把资金、技术、装备、管理都一起带出去。中国公司“走出去”,包括参与“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应该量力而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高举合作的大旗,站在道德高地上做生意,让当地人欢迎我们;和跨国公司合作,让跨国公司愿意和我们一起开展国际业务。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走深、走远、走长。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量力而行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建材其实是以“引进来”的方式消化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并通过研究和创新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专长。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建筑材料水平的提高,许多企业也开始大规模“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者说在中国以外甚至是全球65%的大型水泥装备由中国建材来生产。30多年前,我国的水泥或玻璃行业,成套装备都从跨国公司引进。30年之后,大批的跨国公司都在用中国建材的成套装备。这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从出口成套装备,到现在开始在海外建工厂,中国建材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过去,中国是世界的工厂,而现在世界是中国的工厂。因为我们不光要跟别人做EPC交钥匙,同时还要把资金、技术、装备、管理都一起带出去。中国公司“走出去”,包括参与“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应该量力而行。水泥、玻璃行业都是重资产投资,所以中国建材在整个布局上要考虑到自己的承受能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建材不止是进行重资产投资,也对服务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建材的“六个一”投资战略:一是建10个建材工业园。中国建材的工业园不大,每个大约一平方公里左右,建在像赞比亚、哈萨克斯坦、泰国等国家。中国建材组成规模较小产业园来供应当地的市场,主要想实事求是做事,降低风险。二是建10个海外仓。中国建材在阿联酋、俄罗斯、坦桑尼亚等地建了海外仓,主要用于把中国的建筑材料运出去。它们不光服务中国建材,也服务包括各省市的建材公司。三是建10个海外区域认证中心和国际标准实验室。因为很多“一带一路”国家往往没有行业标准,水泥生产质量不稳定,所以我们也做一些工作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四是做100个建材连锁分销中心,主要是非洲、南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