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J 1152-202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广播电视.pdf
下载文档

ID:1353870

大小:908.85KB

页数:2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HJ 1152-202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广播电视 1152 2020 建设项目 竣工 环境保护 验收 技术规范
HJ 1152-2020 布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广播电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ject for check and accept of completed project (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2020-12-14 发布 2021-03-01 实施 发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 HJ 1152-2020 i 目 次 前 言.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1 5 验收准备阶段技术要求.3 6 验收阶段技术要求.3 7 质量保证.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广播电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格式和内容.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广播电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格式和内容.13 HJ 1152-2020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保护环境,规范和指导广播电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广播电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 2020 年 12 月 14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21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 1152-2020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广播电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播电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播电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本标准不适用于卫星广播电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 11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 HJ 1136 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HJ/T 10.2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广播电视建设项目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ject 利用无线电发送设备将声音和(或)图像节目播送出去的建设项目,其中装有一部或若干部发射机、天线及其附属设备。本标准所指广播电视可以分为中波广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和地面电视。3.2 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vironment-sensitive target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需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4 总则 4.1 验收工作原则和方法 4.1.1 验收工作原则 以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工程设计文件、生态环境规划资料、项目施工资料、竣工资料、专业验收测试报告为基础,对项目建设内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进行核查。4.1.2 验收工作方法 HJ 1152-2020 2 应采取资料研读、项目回顾、现场勘查、场强覆盖测试、环境监测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4.2 验收工作的分类管理要求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广播电视建设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广播电视建设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格式和内容分别参见附录 A 和附录 B。4.3 验收范围 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环境影响时,应根据建设项目实际环境影响情况,结合现场踏勘对验收范围进行适当调整。4.4 验收执行标准 原则上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决定中规定的标准。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之后发布或修订的标准对建设项目执行该标准有明确时限要求的,按新发布或修订的标准执行。4.5 验收工况 4.5.1 验收工作应在主体工程工况稳定、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对已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和尚无污染负荷部分的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监测采取注明实际工况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4.5.2 验收监测期间,广播电视发射机实际运行负荷应达到额定发射功率。4.5.3 验收监测应覆盖建设项目全部运行工况。4.5.4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运行的建设项目应按照投运时序,分期开展验收工作。4.6 验收工作重点 4.6.1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建设内容。4.6.2 项目建成内容及其变动情况。4.6.3 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化情况。4.6.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4.6.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4.6.6 环境质量和环境监测因子达标情况。4.6.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投资落实情况。4.7 主要环境监测因子 广播电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主要环境监测因子见表 1,近场区、远场区划分按照 HJ 1112的规定执行。HJ 1152-2020 3 表 1 广播电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主要环境监测因子 项目类别 主要环境监测因子 单位 中波广播、短波广播 调频广播、地面电视 近场区 电场强度 V/m 磁场强度 A/m 远场区 功率密度或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 W/m2或V/m或A/m 5 验收准备阶段技术要求 5.1 资料收集 5.1.1 环境保护资料 5.1.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5.1.1.2 建设单位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5.1.1.3 建设项目所在地电磁辐射环境现状和声环境、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资料等。5.1.1.4 建设项目验收范围内所涉及的生态、水环境敏感区等有关资料。5.1.1.5 建设项目电台运行图。5.1.2 建设项目基础资料 5.1.2.1 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公辅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内容及规模。5.1.2.2 建设项目竣工示意图,包括广播电视台站地理位置示意图,土建总平面布置图,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示意图等。5.1.2.3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噪声、污水、固体废物等相关资料。5.1.2.4 建设项目土地征用和临时占用统计资料。5.1.2.5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环境管理资料,包括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人员配置、规章制度等。5.2 现场调查 5.2.1 调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况。5.2.2 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要求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的落实情况。5.2.3 调查验收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情况,包括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敏感目标、水环境敏感目标。5.2.4 调查建设项目施工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情况。6 验收阶段技术要求 6.1 项目概况 6.1.1 简述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建设地点。6.1.2 简述建设项目开工、竣工、调试时间。6.1.3 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建设、审批等过程及审批信息。HJ 1152-2020 4 6.2 验收依据 6.2.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和规章制度。6.2.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6.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6.2.4 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其他相关文件。6.3 项目建成情况 6.3.1 地理位置及平面布置 简述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及周边环境情况,附项目建设地理位置示意图、土建总平面布置图及项目与周围环境位置关系图等。6.3.2 项目建成内容 简述项目建成规模、工程组成、建设内容等。对于改扩建建设项目,应简单介绍其原有建设项目及公辅设施情况,以及本项目与原有建设项目的依托关系。6.3.3 项目变动情况 列表说明项目变动情况,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的建设内容、实际建成内容、变动原因等。6.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结论、建议及其批复意见 6.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6.4.2 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及环境保护要求。6.5 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 核查建设项目所采取的减轻电磁辐射、噪声、污水、生态、固体废物等环境影响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并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所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予以核实。6.6 环境保护投资及“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 6.6.1 简述建设项目实际总投资额、环境保护投资额及环境保护投资占总投资额的百分比,列表说明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实际投资情况。6.6.2 简述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6.7 环境敏感目标 6.7.1 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 调查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给出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的名称、功能、分布、数量、建筑物楼层、高度、与项目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列表对比验收阶段和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的变化情况,并说明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变化原因。6.7.2 声环境敏感目标 HJ 1152-2020 5 调查声环境敏感目标,给出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名称、功能、分布、数量、建筑物楼层、高度、与项目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6.7.3 水环境敏感目标 调查水环境敏感目标,应给出名称、等级、保护范围、与项目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并附相关功能区划图。6.7.4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调查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给出其名称、类型、等级、分布、保护范围、功能区划、保护对象、与项目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并附相关功能区划图。6.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验收监测与分析 6.8.1 监测内容 监测建设项目发射天线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6.8.2 监测因子 按照表 1 规定执行。6.8.3 监测布点要求 6.8.3.1 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以定点监测为主,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评价点位一致,同时选取新增的、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6.8.3.2 对于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为多层建筑物时,监测点位的设置应考虑电磁场在不同楼层的分布情况。6.8.3.3 对于全向辐射天线,应以发射天线为中心,按间隔 45的八个方向布设测量线;对于定向天线,应在最大辐射方向布设测量线,可适当简化背瓣方向布点。选定的测量线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0m、30m、50m、100m 等不同间隔距离布设监测点位,测量至环境背景值处。考虑到场强变化的快慢,布点应近密远疏。布点在靠近建筑物、树木、输电线路等时,适当调整测点位置到较为空旷处。6.8.3.4 若存在不同天线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叠加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区域内布设测量线,综合评价其电磁辐射环境影响。6.8.3.5 厂界监测点位设置在天线评价范围所覆盖的厂界或围墙处,应均匀布点。6.8.3.6 监测点位周围环境如不满足监测条件,应予以记录说明。6.8.3.7 监测点位附近如有影响监测结果的其他电磁辐射源存在时,应说明其存在情况并分析其对监测结果的影响。6.8.3.8 给出监测布点图。6.8.3.9 分析监测布点的代表性。6.8.4 监测频次 各监测点位监测一次。6.8.5 监测方法及仪器 按照 HJ 1136 或 HJ/T 10.2 的规定执行。6.8.6 监测结果分析 HJ 1152-2020 6 6.8.6.1 以表格、图形的形式给出监测结果,并附质量保证相关资料。6.8.6.2 统计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监测结果,结合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分析电磁辐射环境达标情况。6.8.6.3 对电磁辐射环境超标情况应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整改、补救措施与建议。6.9 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6.9.1 调查内容 6.9.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