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与搬运要点:1:急救2:搬运患者的方法3:采用的体位4:观察伤员的病情变化急救:初步的复苏措施①若伤员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如伤员已处于休克状态,则以抗休克为首要任务,立即经外周大静脉快速输入液体,有条件时应立即输血。止血和伤口包扎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NewContentdesign,10yearsexperience②不宜用未经消毒的水冲洗和外敷药物。绝大多数伤口出血压迫包扎后即可止血,比较清洁的布类包扎伤口。如有大血管出血,加压加扎不能控制时,在伤口的近端结扎止血带,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创伤急救的原则•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先重伤后轻伤--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先救治后运送--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急救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减少死亡。止血概述•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有4000亳升。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轻度休克)。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重度休克)。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失血症状•无论是外出血还是内出血,失血量较多时,患者面色苍白、口渴、冷汗淋漓、手足湿冷、软弱无力、呼吸急促、心慌气短。检查时,脉快而弱以致摸不到、血压下降,表情淡漠,甚至神志不清。目的及原则目的•维持生命•减少出血,防止休克•保护伤口•固定骨折•防止并发症及伤势恶化•快速转运治疗原则•加快血小板凝聚到伤口的边缘,并互相缠结,使血液加快凝固,在伤口处,产生纤维蛋白。分类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分类二、根据出血颜色、量判断不同的分类:1、动脉出血:出血呈喷射状,色鲜红。2、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流出,色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