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阅读2阅读1作业阅读3复习巩固阅读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文八年级下册复习巩固熟记字音:肇埋没彷徨袖手旁观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题即是论点)阅读1-2自然段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出自《大学》。•《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作者对《大学》中“格物致知”的主张怎样评价?•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阅读3-5自然段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他怎么证明的?•举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为什么用这个例子证明?•因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代表性。作者认为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提示:先看作者怎样主张,再补充自己见解作者主张:•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阅读6-12自然段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朗读: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作者认为: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其具体表现是什么?•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以他个人的经验为证(请你读一读):–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