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后的康复定义将没有生命、丧失功能或因局部疾病严重威胁生命的肢体截除的手术。包括截骨(将肢体截除)关节离断(从关节分离)病因四肢的恶性肿瘤,以肉瘤为主。外伤及后遗症①复杂骨折功能预后不良②血管损伤造成肢体坏死③烧伤、冻伤预后功能不良末梢循环障碍炎症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神经性疾病常见类型上肢截肢下肢截肢流行病学发展中国家以工伤和交通事故为主,上肢截肢占2/3,下肢截至占1/3。发达国家以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性血管疾病有关。约85%的截肢发生在下肢,左侧和右侧的截肢数量相等。截肢时肢体截断部位的选择选择截肢部位从病因和功能两方面考虑。截肢部位主要有手术需要来决定。一般的原则是在达到截肢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上肢截肢前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尽量想方设法保留肢体长度。下肢截肢以保留较长残肢为基本趋势。小腿截肢以中下1/3交界处为佳,一般保留15厘米长的残肢就能安装较为理想的假肢。截肢的手术处理随着生物力学、新材料的应用和假肢制造技术的发展,截肢手术的方式也在改进,残断的处理由传统的圆锥形改为圆柱形。圆柱形残肢的特点是:将肌肉在截骨端远侧切断,形成肌肉瓣,并将肌肉与骨断端缝合固定,使肌肉形成新的附着点,防止肌肉在骨端滑移和回缩;并且将对应的肌肉瓣相互缝合使截骨端完全被覆盖包埋,使肌肉能继续行使其生理功能,减少了失用性肌肉萎缩,而避免形成圆锥形残端,使残端能充分满足全面接触式接受腔的装配要求;用丝线结扎神经的残端,使神经断端被神经外膜封闭,从而限制了神经纤维的生长,避免神经瘤的形成。截肢手术后的残肢处理正确放置残肢体位硬绷带包扎的应用手术后即刻临时假肢的应用弹力绷带的应用残肢的运动训练截肢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早期并发症出血和血肿感染皮肤坏死溃疡和通道出血和血肿原因:术中未仔细认真止血,血管结扎不牢或血管断端的血栓脱落。处理:术后常规在患者的床头备好止血带,较少量的出血可以局部加压包扎止血,出血量大立即用止血带,到手术室手术探查彻底止血。感染原因①在抢救严重的危及患者生命的多发复合伤时,急诊截肢手术比较匆忙。②严重感染的开放伤手术中清创不彻底。③已坏死肢体或已感染肢体的截肢手术④伴有糖尿病的周围血管病截肢⑤截肢后血肿感染⑥截肢残断血运不良⑦切口裂开不愈合。处理:应用抗生素、彻底引流、理疗皮肤坏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