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概概况况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病毒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病毒性感染,多发生于性感染,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学龄期儿童,亦见于青壮年。,亦见于青壮年。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非化脓性唾液腺肿胀和触痛非化脓性唾液腺肿胀和触痛,,大部分病例累及一侧或双侧腮腺。疾病良性且自大部分病例累及一侧或双侧腮腺。疾病良性且自限性。限性。1/31/3人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人表现为亚临床感染。••附睾附睾--睾丸炎和脑膜炎睾丸炎和脑膜炎是本病两大重要并发症。是本病两大重要并发症。如同一般病毒性疾病,青春期后患腮腺炎症状重如同一般病毒性疾病,青春期后患腮腺炎症状重于儿童,且易发生唾液腺以外的全身性感染。于儿童,且易发生唾液腺以外的全身性感染。病原学病原学致病菌:致病菌: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mumpsvirus))--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系系RNARNA型病毒。型病毒。--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迄今只有一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迄今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很少发生变异,各毒株间抗原个血清型,病毒很少发生变异,各毒株间抗原性较近似,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性较近似,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病毒在病毒在1%1%甲酚皂液(来苏)、乙醇、甲酚皂液(来苏)、乙醇、0.2%0.2%甲醛溶液等于甲醛溶液等于2~52~5分钟内灭活。分钟内灭活。5656℃℃2020分钟分钟可灭活。但在可灭活。但在44℃℃时保持活力时保持活力22个月,个月,-70-70℃℃可以存活数年。可以存活数年。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病毒呈球形。核酸为-ssRNA。衣壳为螺旋对称。包膜上有HA和NA等突起。病毒可在鸡胚羊膜腔内增殖,在猴肾等细胞培养中增殖能使细胞融合,出现多核巨细胞。腮腺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此病毒有此病毒有55种主要的蛋白质:种主要的蛋白质:11。核蛋白(。核蛋白(NPNP),相当于),相当于SS抗原。病后抗原。病后11周周出现出现NPNP抗体,无保护作用,可用于诊断。抗体,无保护作用,可用于诊断。2.2.多聚酶蛋白(多聚酶蛋白(PP))33。基质蛋白(。基质蛋白(MM))44。含血凝素的神经氨酸酶糖蛋白(。含血凝素的神经氨酸酶糖蛋白(HNHN),又),又称称VV抗原,感染后抗原,感染后2-32-3周出现相应的抗体,有周出现相应的抗体,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55。血溶。血溶--细胞融合糖蛋白细胞融合糖蛋白(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