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docx
下载文档

ID:1167401

大小:22.65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课 化学 教学 中的 环境 教育
论新课标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新课程标准把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局部,中学化学教师应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教材,适切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从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因素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有所帮助。  【关键词】化学课程标准中学化学教学环境教育科学素养  【基金工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工程(09SB003);阿坝师专校级青年基金工程(ASC09-14);阿坝师专教学改革重点工程(J20232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7-0174-02当前人们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突出地表现为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危险废物等十大环境问题。其中七项直接与化学和化工产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有关。[1]因此,每一个化学工作者都有义务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尽一份责任。中学化学教学是环境教育的较好载体,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授受环境教育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新化学课程标准下,将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组成局部已经纳入中学化学教学目标中,同时在初、高中化学教材中基于环境问题的内容要么交叉渗透,要么分章成节,凸显新课改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因此,我们拟就如何在新课标下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开展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生存意识和能力的需要  人类生存需要一个美好的环境,而目前我们生存的环境日益被废水、废气、废渣等的侵蚀和破坏。人类也一再地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如人为地乱砍滥伐、矿产山石的过度开采,造成植被破坏,遇到洪灾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导致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由于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我国多个城市发生光烟雾事件和严重雾霾现象。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污染和淡水资源日益减少,虽然还没有“水贵如油〞的状况,但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为了解决淡水资源的问题进行了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但据报道其源头局部被污染,这不得不令人担忧。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主要是环境意识冷淡,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殊不知是以牺牲环境损害绝大多数他人的利益为代价,一些政府官员追求政绩和GDP,对此不管不顾,等到污染了再去治理,结果是事倍功半,而且恢复起来相当漫长,有些甚至是消灭性的,“破坏环境等于慢性自杀〞。因此,我们必须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2]这种有效的环境教育,让他们尽早地具有环境意识,提高自我生存能力。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是现实需要  为了了解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掌握环境知识的多少,我们随机抽查了某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包括文科和理科)10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3份,其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环境知识问卷调查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环境知识还是较薄弱,具体表现在课程中强调的或者说有可能要高考的内容答复正确率较高,同时对教材相关内容涉及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其实问卷中的每个问题在中学化学教材中都会找到他们的“影子〞,那么为什么出现如此的结果呢?这说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教学上不够灵活,对于相关知识仍趋于死记硬背,视野不够开阔,总觉得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浪费时间,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因此,要着手改革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问题,提高全民族的环保素质的现实需要。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作为学生环境教育启蒙者的中学化学教师,应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应不失时机地进行环境教育。  1.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有利于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让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去理解科学,提高能力,效果显著。某条河突然飘浮着大量的死鱼,岸上也有一些鸟儿的尸体。当地流传着河里出了“水怪〞,村民们很是迷信,经环保部门调查是上游的一个硫酸厂泄漏导致产生,其谣言不攻自破。待讲到硫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化学知识时以此作为事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再讲到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如何防治,如何保护水资源,以及工厂产生的废水该如何处理等问题,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认清了事实本来面目。通过这个事例,老师要求学生不能盲目迷信和相信谣言,要用法律和科学来保卫自己的利益。让同学们在环境教育中获得真知,加深了对科学的理解,实现了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强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  环境问题本身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不仅涉及到理化生地,还涉及到政史经法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水污染中的重金属离子,如Ba2+ 、Pb2+、Hg2+、Cd2+等,能使人中毒,从而加深对“水俣病〞等的理解,其原因是重金属离子使蛋白质变性,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大量坏死而中毒,那么如何解毒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仅靠化学知识是不能解决的,涉及到生物、医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加深了对化学的理解,认识了其本质,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各科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适时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环境教育与保护大好河山、美丽家园、人民健康和幸福密切相关,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关知识,结合当地化工生产实际,参观调查家乡的环境状况,介绍“三废〞对我国环境的污染状况,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进而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和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习惯。在讲到白色垃圾和电子产品等的污染时,西方兴旺国家把废输液管等医疗器械和不易处理的废弃电子产品输送到第三世届国家的罪恶行径,相反我们国内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自己利益,与其串通一气,竟然把走私的这些垃圾如输液管直接用于治病坑害百姓。通过这样的环境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开展观。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对策  (一)着力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环境素质为环境教育创造条件  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的环境教育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环境素质。环境素质应包括环境的内涵、环境知识、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以及环境意识。首先认识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3],这就是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其次是必要的环境知识,如绿色化学、低碳经济、温室效应、PM2.5、赤潮、沙漠化、富营养化等环境术语和知识,如果教师这方面缺乏,会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够,无法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再者是具有对环境的认知、判断、参与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最后是形成环境意识,即是自觉地从思想上、情感上尊重环境、关心环境、理解环境,进而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环境素质的提高主要是相关教育部门应与当地环保机构紧密结合,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的培训。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国际国内环境卫生的相关动态以及在教学中对环境的理解进行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