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民警、居委会、残联人员解读民警、居委会、残联人员解读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20142014年年11月月1内容概要•第一部分精神障碍的突出特点与立法背景•第二部分政府及行政部门职责•第三部分残疾人组织、家庭职责•第四部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2第一部分精神障碍的突出特点与立法背景3精神障碍的突出特点•病因多不明:诊断靠信息分析,治疗靠对症控制,预防缺针对性措施•患病率高:流调(2001-2005)显示,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致残性高:病程迁延、依从性差、反复发作导致精神残疾•社会危害风险高:约10%病情严重的患者具有自伤、伤人行为或倾向•患者家庭负担重:严重精神障碍导致患者及其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社会的疾病负担重:到2020年将上升至全国疾病总负担的1/4•社会经济损失大:未来20年精神障碍造成对全球经济的损失,达16万亿美元•精神卫生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4立法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2年10月26日,精神卫生法草案经审议后通过;–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立法进程–第一阶段(1985年-2007年):卫生部起草阶段–第二阶段(2007年底-2011年9月):国务院推进阶段–第三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审议阶段5立法意义社会转型时期,精神卫生问题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群众心理卫生问题明显上升•学生,职场人群(包括公务员群体)等–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服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领导关心,媒体关注,社会呼吁)–治疗率低–管理有待加强–非自愿住院治疗制度缺失•公众对“被精神病”的担忧6立法目的精神卫生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发展精神卫生事业–精神障碍所造成的负担增长–精神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机构和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规范精神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服务质量的归口监督管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精神障碍患者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尚未得到全面、有效保障–通过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救助服务和建立有序管理的制度,实现保护个人权利与维护公共安全之间的平衡7目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三章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