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经验交流稿——打造班级文化,构筑精神家园“文化”,《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我想用最为通俗的拆词法对“文化”进行解读:“文”即文字、文学、文雅、文明、文治……而“化”即感化、净化、同化、潜移默化……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说是班主任凝聚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力量,千方百计借助“文”之手段,达到“化”之效果。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而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笔者以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摸索、总结的一些做法,求教于大方之家。一、优化班级的环境文化——前提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好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做到教室的净化、绿化、美化。1、集思广益设计班级标识(班训、班徽、班花等等)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训导、告诫或防范。每每开学半个月之后,我会让全班共同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每人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训,经过班委的精心选择之后,贴在教室,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2、细心布置班级墙壁,力求让墙壁会“说话”我所带的班级教室墙壁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样,不仅可以宣传集体的活动,还让学生在其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或心语,展示自己的才华,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增强相互的沟通。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我的教室有班训、班徽、班花、全家福、笑脸墙、座右铭……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二、创建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保障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