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规范(讨论稿)国家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INRUD/合理用药国际纲络中国中心组2017年6月前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民众健康和千家万户家庭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而静脉注射用药物和通过静脉输液滴注给药途径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占有特殊地位。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输液用量不断增加,住院患者输液使用率已高达约80%,每人每日平均使用约3.5~5.0袋/瓶,静脉输液使用量远高于西方国家。我国静脉输液过度使用情况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静脉滴注给药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因药品直接滴入人体血液,作用明确、故起效快,但风险也大,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口服等其他给药途径明显要高而严重,根据调查因药物过敏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病例中,约85%以上是静脉滴注给药所致,这充分证明静脉给药是高风险因素。医师和药师给患者药物治疗时要遴选适宜的药品、适宜的药品剂型和适宜的给药途径,对是否需要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应进行认真利弊评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药工艺的进步与包装材料质量的提升,静脉注射用药品和基础输液的品种开发加快、品种与品规增多、质量普遍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合理用药的增加和医疗风险增多,因此提升成品输液质量,促进静脉药物的合理使用迫在眉睫。医疗质量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疗质量的核心之一,药学部门和药师最基本职责就是保障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防范用药错误,降低医保支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医师处方有错误或者失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难免的,而经药师审核评估后必须发现与纠正用药错误。所以美国规定医院除要设置专科临床药师外,每个病房(区)都必须配备一名经通科培训的临床药师,专职审核评估医师用药医嘱、纠正不适宜用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用药风险,这就是药师的职责和对患者的承诺。为达到上述目的,1969年美国俄亥俄州大学附属医院首先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将原来分散在病房(区)由护士加药调配的静脉输液,改变为由药师负责集中调配,此后这一工作模式在西方国家迅速推开。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调研起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时,建议医院药学部门工作要转型,从药品供应服务型转变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型;药师观念和药师工作职责要转变,应面向临床、服务患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