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新时代怎样学习雷锋讨论题:新时代怎样学雷锋“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但社会在开展,学雷锋也需要与时俱进。去年3月4日“学雷锋日〞前夕,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年雷锋在南京首映遇冷,竟出现几乎“零票房〞的为难局面,仅有89人观看了此电影。假设将“零票房〞归咎于电影本身必然是不恰当的,电影人程青松表示,“所谓主旋律影片无法真正面对市场。观众不是傻子,不买账〞。可见在拍电影时也是需要诸多电影之外的一些因素,不仅是影片娱乐市场,更在于观众精神层面的变化。对于学雷锋,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到3·5雷锋日,全国各地都会开展诸如看电影,去敬老院、福利院义务劳动等活动。从行动上而言,这种做法是为了纪念雷锋,宣传雷锋精神。然而,今天的“学雷锋〞逐渐被人们视为一种精神“包袱〞,甚至成了一面旗帜,无形当中就在仰望的“高度〞下将自己与雷锋拉远了距离。因而很多人只会在这一天变成“雷锋〞,之后学雷锋也随着所谓的“雷锋潮〞一起消失。在笔者看来,学雷锋的宣传已然浸透到我们身体的细胞中,人们对此已经不再“感冒〞。这部电影的出现也被视为一种流于雷锋潮的外表形式。人们会思想疲劳,进而很多民众就会出现“学雷锋〞的假象。基于这种思想,很多观众不愿意去电影院观影,“零票房〞的为难局面也就缺乏为奇了。其实,作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雷锋叔叔〞一直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只是在时间的推移中已经完成了无数次升华而已。在我们的周围,从来就不乏行动者,他们默默坚持,从不张扬,把一种精神和生活时尚融为一体,悄然完成着一种传承。相比而言,倒是我们的引导稍显生硬,把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行为程序化格式化功利化了,让真正的行动者们心生厌恶,在一种逆反情绪中产生抵触。精神的弘扬,典范的崇尚,需要“常态化〞的关注,需要真心真意的呵护。作为一种精神,作为一种时尚,雷锋那一脸灿烂的微笑,一直会留在人们心底。第2页共2页从身边小事做起近年来,作为正能量的雷锋精神为何频频被提及又被调侃,不得不说各种负能量的冲击起了很大作用。从老人摔倒没人扶到汽车被盗掐死婴儿,从汶川地震全民关心到北京大雨微博求助,一个个正负能量的冲击都在提醒我们“雷锋精神〞的传承不能只流于外表。因此,我们不能就此对“学雷锋〞失去信心,而且我们应该通过更有意义的行动去宣扬、传承雷锋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重新认识雷锋精神的意义,传承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