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pdf
下载文档

ID:76094

大小:25.90MB

页数:16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2-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义务教育 教科书 学制 化学 九年级 一册
定价:10.22元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化学 九年级 全一册价格批准文号:鲁发改价格核(2021)607012举报电话:12345绿 色 印 刷 产 品主 编:毕华林 卢 巍副 主 编:丛祥滋 王 媛 齐玉和 姜承彬责任编辑:王 源YIWU JIAOYU JIAOKESHU(WUSI XUEZHI)HUAXUEJIU NIANJI QUAN YI CE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 全一册*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2066号4区1号)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印装*开本:787毫米1092毫米 1/16印张:10.5 插页:2 字数:210千定价:10.22元(上光)ISBN978-7-5328-7781-22013年7月第1版 2019年7月第3版 2021年7月第9次印刷著 作 权 所 有 请 勿 擅 用 本 书 制 作 各 类 出 版 物 违 者 必 究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教材中心售后服务电话:0531 82098188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到图书馆去:分子变成离子283338444952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三节 海水“制碱”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到图书馆去:开创制碱工业的新纪元6066707577目 录Contents第一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到图书馆去:无处不在的溶液29131820第五单元 化学与健康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到图书馆去: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112117121126第六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化学与能源开发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第三节 化学与农业生产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到图书馆去:合成我们的未来132137142146152第四单元 金 属第一节 常见的金属材料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节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到图书馆去:有“锂”走遍天下849197102105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1溶 液溶 液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茶水、盐水、糖水、汽水、啤酒、白醋、消毒酒精等都是溶液。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人类的生产、科研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物质是如何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呢?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量地溶解某种物质?溶液有什么特征?怎样表示溶液的组成?怎样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1 溶液的形成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配制1.3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第一单元溶 液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作溶剂,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作溶质。活 动 天 地 1-1当把食盐颗粒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看起来食盐颗粒好像消失了。其实,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0-9 m),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取出氯化钠溶液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会发现其组成完全相同。不论放置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一、溶解的过程观察食盐的溶解在一只盛有约5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感受温度是否有变化。思考: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3实验 探究 1-1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用品:小烧杯2只、温度计、玻璃棒、药匙;氢氧化钠、硝酸铵。实验过程:实验操作实验数据1.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 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1)。T1=2.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2)。T2=3.向另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硝酸铵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3)。T3=思考:小芳认为,溶液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意她的观点吗?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123H2ONa+Na+Na+Cl-Cl-Cl-H2OH2O多久,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然而,很多物质在溶于水时,会使溶液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度变化,这是因为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此图为示意图,图中Na+、Cl-与H2O分子的结合方式及数量关系不代表真实情况。悬浊液和乳浊液黄泥水是泥土的小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属于悬浊液。少量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振荡,植物油的小液滴也会悬浮在水中,这样形成的浊液属于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均一、稳定的,放置久了就会沉降或分层。第一单元溶 液4交 流 共享 在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如果不加以说明,通常所说的溶液都是指以水作溶剂的溶液。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土壤里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才容易被植物根部吸收。动物摄取的养料,也要先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利用。医疗上广泛使用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静置后的油水混合物人们创造和生产物质,除了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外,还可以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混合等手段实现。说说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例分别运用了上述方法。二、乳化现象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油类物质与水形成的混合物久置后会分层,这类混合物不具备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用什么办法可以将油和水混合得更加均匀,且放置更长的时间也不会分层呢?许多药物需配成溶液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硫酸铜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5活 动 天 地 1-2观察乳化现象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向试管中滴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观察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现象。现象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3体积的汽油,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现象3.在步骤1中的试管里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现象。现象多 识 一 点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洗发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使紧紧沾在头发上的油污开始松动表面活性剂分子将油污分成许多小块水将被表面活性剂分子包围的油污冲洗掉亲近水分子端亲近油分子端洗发液中含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的一端亲近油分子,另一端亲近水分子。在这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作用下,油污被慢慢地“拉”入水中,经多次揉搓、冲洗,头发上的油污就被逐渐去除了。食用油 水 汽油 洗洁精 水 油 食用油 食用油能溶于汽油,却不易溶于水。而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作乳化现象。乳化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轻松去除衣物或餐具上的油污;在化妆品、药物、涂料等生产过程中,通过乳化的方法可将各种成分混合得更加均匀。第一单元溶 液6在线 测试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液态的 B.溶液中一定含有水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2.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溶液,说出其中的溶质和溶剂。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像氯化钠一样,硝酸钾也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然而,如果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能无限地溶解吗?活 动 天 地 1-3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1.在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现象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现象思考:通过上述操作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证明,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地溶解。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把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上述活动中,当我们在20 mL水中第一次加入5 g硝酸钾时,得到的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第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7上述实验证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就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实验 探究 1-2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实验用品:大烧杯、小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药匙;硝酸钾、蒸馏水。实验过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在盛有1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2.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3.在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 mL水并充分搅拌。观察现象。思考:本实验中采用哪些方法实现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次加入5 g硝酸钾时,得到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并且还有一部分硝酸钾未能继续溶解。那么,如何才能让剩余的硝酸钾继续溶解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第一单元溶 液8长 话 短 说 1.溶解就是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乳化是使不易溶于水的液体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到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溶解和乳化都能使物质混合得更为均匀。3.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是溶液的重要特征。4.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溶液对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5.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挑 战 自我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2)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4)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5)氯化钠晶体易溶于水,说明其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易于扩散,所以氯化钠即使在空气中也会因扩散而逐渐挥发。()(6)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乳化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B.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与溶液同样稳定 C.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D.在溶解时,溶质微粒的运动比溶剂微粒快3.请说出三种把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9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液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人们在使用溶液时,常常会提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