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阶段性累积分析会计学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751547

大小:56KB

页数:2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阶段性累积分析 会计学专业 国有 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阶段性 累积 分析 会计学 专业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阶段性累积分析 摘要: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不仅银行业、金融界,而且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都普遍关注。综观世界历史,历次银行危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爆发无一不与银行不良资产相关。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即是由于银行不良资产过度积累而引发。据统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中有60%以上的国家因不良资产问题导致了银行业危机,其中不仅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化解在当前经济转轨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效果。本文即将就此问题作以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阶段性累积分析 Abstract: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banks has become a worldwide problem today. Not only the banking sector, financial sector, governments and the community are of common concern. Looking at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 previous banking crisis, financial crisi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crisis are all related to banks' bad assets. The 1997 outbreak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at is caused by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bad assets of bank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more than 60 percent of the country due to non-performing assets led to a banking crisis in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hich is not only developing but also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fore, the risk of bad assets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solv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which largely determines the objectives and outcome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and macro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This article is about to issue a more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non-performing assets; stage cumulative analysis 目 录 摘要及关键词 1 目录 1 一、相关概念界定 3 (一)不良资产 4 (二)我国不良资产判断标准 4 (三)不良资产的影响 4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5 (一)不良资产总量巨大,不良资产率高 5 (二)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比重大 5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良贷款率高 5 (四)不良资产化解速度趋缓 6 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的危害 7 (一)阻碍资金流动,冲减银行收益 7 (二)加重资本风险,制约银行发展 7 (三)增加化解成本,危及金融体系构建 7 (四)减少国家税赋收入,阻碍产业结构优化 8 (五)障碍经济改革,破坏经济信用 8 四、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原因 9 (一)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痕迹的制度安排 9 (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影响 9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 9 (四)法律制度的缺陷 10 五、防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11 (一)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制 11 (二)建立健全银行内部贷款管理制度 11 (三)整顿治理司法环境 11 (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信贷资产质量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不能及时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主要是指上述银行资产的五大类出现不良,而就我国的经济金融的现实情况,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加之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约,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银行收益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贷款收息,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第三类资产即客户贷款这一资产项目。所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在某种程度上,目前两者基本上是等价关系。因此,本文研究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银行的不良贷款。 (二)我国不良资产判断标准 我国采用五级分类法”与“一逾两呆法”并行阶的判断标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4月印发《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各商业银行据此进行了贷款清分工作。《贷款通则》自1998年8月1日起施行。1999年7月,“人行”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按季分类、报告,并把五级分类工作纳入F『常信贷工作进行监测和考核。自此,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管理进入了“五级分类”与“一逾两呆”分类双轨运行阶段.贷款质量划分由“双轨制”过渡到“单轨制”,即由目前贷款“一逾两呆”、“五级分类”并存过渡到贷款“五级分类法”。其步骤是从1999年7月末开始到1999年底前,完成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3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1999年开始到2002年底前,完成l0家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2 002年初开始到2002年底前,完成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三)不良资产的影响 1、 不良资产是从银行角度而言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的资产,是从银行自身的角度来判断的,而不是从贷款项目或企业的角度。银行贷款的项目可能处于菲良好经营状态,但只要借款入能通过其他途径或方式保证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那么,银行的这部分贷款资产就是良好资产。 2、不良资产是现实条件下作出的一种判断。即针对某时点的资产状况而言。银行资产总是处于动态过程中,不同时期(时点)会有不同的状况。过去属于不良资产不等于现在仍是不良资产。反之,过去属于优良资产不等于现在仍是优良资产。 3、资产优良与否是以资产收益水平为标准来衡量的。资产处于不良状态会有各种表现,评定不良资产的方式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但最终衡量不良资产的标准是资产收益水平,即贷款本息的回收程度,包括当期本息回收率与根据现有资产状况和现实条件预测的未来本息的回收率。 4、不良资产是相对的。资产的优劣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统一划分标准。所谓“银行不良资产是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资产”,其中“预期收益”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设定的,不同的资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经营环境、不同经营战略的银行,可能有不同的收益期望,各银行都是以自己设定的资产收益标准来判断其资产是否处于不良状态的。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高,不良资产数量巨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良资产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余融体系的安全,也阻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不良资产问题是目前我国金融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不良资产总量巨大,不良资产率高 2002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为79510亿元,其中不良贷款总额达20770.36亿元,是当年我国国有银行新增贷款的1.94倍,新增存款的1.61倍,不良贷款占到国有银行贷款总额的26.12%。从各国有商业银行来看,2002年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居第一,达到36.65%,建设银行以15.28%的不良贷款率居于四家之术(详见表2-1)。与国外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相比较,我国不良资产总量巨大,不良资产率高。1999年日本各类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3%一4%之间,考虑官方数据未包含的部分,日本银行的不良贷款平均比例为7%,巴林银行、R本长期信用银行等破产银行也未超过12%。2000年世界静20家大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和未提供数据的银行)平均不良资产率仅为3。72%.其中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4%和0.85%。2001年全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只占总量的3%左右,若加上当年核销的坏帐,则在4%左右,这在国际上属十比较正常的水平。而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农业银行比国际一常水平4%高出3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建设银行也高出11个百分点。此外,如果把实际的呆帐全部冲销,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更是资不抵债。 (二)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比重大 2011年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按分类主要集中在可疑和损失两大类,共占不良贷款总额的81.8%,占贷款总额的21.36%。其中可疑类贷款在不良中贷款中的比重达50.7%,总额为10529.68亿元。从第一章可疑类贷款的定义可知,这一部分贷款已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此外,2002年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损失类贷款总额达6459.25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31.1%。根据损失类贷款的定义,此类贷款已大部分或全部发生损失。由此可看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问题严重,损失的程度较大。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良贷款率高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受到不良资产问题的困扰,但不同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良贷款数量有明显的差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东北、东南、中部等经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良贷款率高达25%—3096,而如浙江、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不良资产率控制在10%以下,特别是浙江省的不良贷款率仅6.7%,为全国最低。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地区分布失衡,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良贷款率高,而高不良资产率更加阻碍了当地欠发达经济水平的提高,如果不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解决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率,将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重大损失。 (四)不良资产化解速度趋缓 据公布的数据,截至2004年9月末,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电资产5876.2亿元回收现金1202.1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0.46%。据此测算,当初国家所定下的必须于2006年前完成的资产处置任务目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4年多才完成了不到一半的任务。在余下不足2年的时间里,还有5000多亿元的不良资产待处置,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日益逼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能否如期完成历史使命,受到外界高度关注。银监会在2004年7月份的一次会议上,对商业银行发出了警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虽然在2004年上半年仍然继续“双降”,但是接下来的路并不乐观。事实上,国有银行业都已经进入了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良贷款率再次出现反弹的话,无疑将对银行业造成一定的压力。调查显示,商业银行在贷款结构性调整、固定资产贷款回收等方面“任务艰巨”。银监会预计,到2005年下半年,“新增不良贷款可能超过400亿元,不良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a按照这个趋势,如果不加控制的话,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反弹后,将部分抵消此前国家和银行为不良资产率做出的种种努力。 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的危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