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省劳务经济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省劳务经济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内容提要。劳务经济是我国农民开创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已成为目前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XX省劳务经济开展的新特征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探讨了加快劳务经济开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XX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且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但大力开展劳务经济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这是因为,人多地少是XX省根本省情,而“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因此,深入分析我省劳务经济的开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探讨和研究进一步开展的对策,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加快全省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XX省劳务经济开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劳务经济是我国农民开创的一个经济行为和新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因其吸引了亿万农村劳动力的投入,渗透到各行各业,就业容量大,投入少而经济效益高,又促进了新的资源与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出现,所以被很多地方视为是一个新兴的大产业而着力推动其开展。相比较而言,XX省对此认识较早,而且抓出了成效。据统计,2023年全省农民外出务工(计770多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6)总收入达260多亿元。分摊到全省农民,人均500多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奉献率达54.5%。而同期全省全年财政收入为32023.5亿元。可见,外出民工几乎“再造〞了一个安徽。近年来,由于各地锐意推动,XX省劳务经济呈现出了新的特征。1、劳动力转移规模越来越大,输出地和输入地都出现相对集中的趋势。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全省民工才300万人,2023年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为77万余人,而2023年到达202359.31万人。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第2页共12页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9.2%,其中向省外的占转移人数的62%。另据统计,XX市2023年劳动力输出开发总数达6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01万人的30.8%,比2023年末净增13.7万人,增长28%。目前,全省外出民工的输出地相对集中在农业大市、农业大县(如阜阳、六安、安庆、霍邱),而输入地那么主要集中在沿海或经济兴旺省市(如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主要从事建筑、运输、采掘、建材、服装、制造、食品加工、餐饮、效劳、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