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街道管理改革调查报告最近,我们从城市社区建设的角度,对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街道已经成为解决当前城市管理和效劳中诸多矛盾的焦点。一、社会转型期街道办事处错位现象评析我国在城市普遍设立街道办事处是从1954年开始的。其目的是“为了把很多不属于工厂、企业、机关、学校的无组织的街道居民组织起来,减轻区政府和公安派出所的负担。〞〔彭真?关于街道办事处组织、居委会组织和经费问题的报告?〕可见,街道办事处从一开始就是单位管理体制的一个“补侗,在城2市社会整合中仅仅起到补充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单位管理体制的“破绽〞屡屡出现,需要打“补侗的地方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各有关部门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街道,纷纷把从单位和政府剥离的事务推到了街道,街道办事处的任务也急剧扩展到管理集体经济、社会治安、市容卫生、劳动力安置、文化教育、民政福利等30多个方面,共计100余项工作。尽管街道越来越多地承当起大量的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工作,起到区域行政管理中心、经济开展中心、社会效劳中心的作用,但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没3有进一步理顺,街道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补侗的角色,工作中常常处于十分为难的境地。其一:性质与作用相矛盾。街道办事作为“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其性质决定了作用的局限性。随着形势的开展,街道在整合城市社会过程的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街道依法行政的范围越来越宽,协调的社会事务越来越复杂,承当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提供的效劳内容越来越多。从党的建设到群团组织,从工业生产到开展第三产业,从方案生育到文化教育,从社会治安到社区效劳,街道几乎包涵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所有内容,这已经远远4超出了一个“补侗所能起到的作用。其二:职责与权利不统一。一方面,街道办事处作为上级政府的派出机关,要无条件地接受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另一方面,上级政府却没有赋予街道办事处必要的行政管理权限。如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卫生、方案生育、社会治安等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方面,相应的管理权、处分权及收费权都在上级主管部门手中,街道办事处只负责抓落实、抓管理,在开展工作时,只能靠“讲面子〞、“磨嘴皮〞的方式去完成,工作难度非常大,很难做到依法行政。5其三:条块分割、关系不顺。条块关系是现代城市社会管理体制中一种根本的结构性关系。长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