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推进归难侨安居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市外事侨务局通过对迳口经济区的调研,写出了推进归难侨安居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形成了解决问题新的思路和对策。关于推进迳口华侨经济区归难侨安居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为认真落实市直机关排头兵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组织有关人员到基层单位和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的单位和部门开展调研的部署,市外事侨务局组成调研小组对三水迳口华侨经济区归难侨安居工程建设进行了调研。在听取经济区党委和管委会介绍归难侨安居工程建设根本情况的根底上,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归难侨家庭等形式作深入调查,根本掌握了该区第一代归难侨居住情况及安居工程建设的状况,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迳口华侨经济区归难侨目前的住房状况迳口华侨经济区(原XX市迳口华侨农场)地处我市XX县区西北部,是国家在1978年至1979年越南排华期间为接收安置被迫迁回国的大批归难侨而设的国有农场,也是我市唯一集中安置归难侨的国营华侨农场。当时共接收越南归难侨2652人(称第一代归侨),成为我市归难侨较为集居的地区。迳口华侨经济区现有归侨1644人,侨眷788人,共691户,其中第一代归难侨345户,侨眷346户,各占50%,目前归难侨住户中,人均居住面积缺乏5平方米的有322户,占归难侨住户的93%。由于当时接收归难侨时间紧,任务重,仅建造了简易的砖瓦结构平房作为安置房。这些平房经过28年的风雨剥蚀大多数残破不堪成了危房。现在,归难侨的子女大局部已经长大成家,不少仍和父母住在一起,有的甚至是几代同堂,住房十分拥挤,最为典型的是有一家四代5对夫妇同住在面积只有30平方米的房屋内。每当台风季节到来的时候,经济区干部就要四处奔波,上门疏散群众,以防危房倒塌伤及归侨生命。二、迳口华侨经济区归难侨住房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旧有的农场管理体制滞后,制约了迳口的经济开展,直接影响归难侨住房环境的改善。1978年、1979年间大批来自越第2页共4页南的归难侨被安置到了迳口,成立了华侨农场,从事着“甜蜜的事业〞——种蔗、制糖。上世纪90年代初起,国内糖价走低,迳口糖厂同国内其他制糖企业一样走向亏损,直至破产,农场集体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职工的医疗费用不保,甚至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从事的“甜蜜事业〞变得越来越苦涩。二是根底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迳口归难侨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农场改制前,迳口被称为珠三角的“北大荒〞,当时的道路、交通、水电等根底设施严重滞后,这样一来拉大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