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调研报告范文4篇关于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为了解掌握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情况,近期,市委办组织文秘人员赴农委蔬菜办及大村、长虹、赛力等蔬菜基地进行了调研,并组织局部蔬菜生产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根本情况为加快推进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有效缓解我市蔬菜供给缺乏现状,切实解决群众买菜贵的难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蔬菜配套专项奖扶资金从xx年的5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00万元,并方案三年新增各类保障性蔬菜基地3000亩,其中今年新增保障性蔬菜基地1000亩,改造老基地200亩。从调研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推进速度较快。全年1200亩任务已落实到相关乡镇街道,新建基地全部完成了土地流转,明确了投资主体,局部基地建设已完成大半。二是建设标准较高。全市1200亩基地,设施蔬菜基地占一半,其中复式二代棚占比达10%以上,河沥、西津、竹峰局部基地建设了现代化智能育种、育秧大棚。三是推进合力较强。初步形成了由市菜篮子办牵头,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投资主体,相关乡镇街道和村积极配合的推进合力。二、存在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市蔬菜基地开展在生产、流通、保障等环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大。以设施大棚为例,新建1亩标准化普通钢架跨度棚〔含农膜〕需要1.5万元,复式二代棚需要4万元,而建设拥有自动化喷淋、温控及物联网监控系统的现代化智能蔬菜大棚那么需要几十万元。一个基地以100亩的规模来计算,就需一次性投资几百万元。加上农用物资化肥、农膜、农药逐年涨价,假设再购置机械,兴建水利、道路、冷库等配套设施,那么需要更大的投入,对于一般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来说难以承受。二是用工难。蔬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和精耕细作型产业,用工是关键。目前我市农村多为年老体弱者留守,青壮年根本在外务工,可用劳动力较少。留守劳动力工资虽较低但因文化层次不高,技术难掌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一般青壮劳力工资高达80100元每天,遇农忙时节价格更高,甚至出现无人可请的局面。同时,懂技术、有经验的农技人员严重匮乏,导致在品种布局、茬口安排、育苗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都存在问题。三是用地难。蔬菜规模化种植用地难,一方面,我市属典型山区县市,田地面积较少,适宜蔬菜生产的连片土地更少,且蔬菜种植最怕水患,而我市连片耕地根本都在沿河地带;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