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寨顶硬地区钨成矿潜力分析傅中强[]文章通过总结研究南岭东段典型钨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构造特征、控矿因素,同时与周边几个典型的钨矿床比照发现,该区在区域控矿上有较为相似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显示该区的钨异常较强。[关键词]寨顶硬钨矿燕山期花岗岩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23〕-9-66-1南雄寨顶硬地区位于南岭中东段,是世界著名的钨多金属区。近年来,在总结研究南岭东段典型钨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构造特征、控矿因素,比照该区同类型矿床,找到了一批具有中大型远景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新类型钨多金属矿[1]。本文根据近年来南岭东段地区钨多金属矿找矿新成果,通过该区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比照该区同类型矿床成矿模式,提出南雄寨顶硬地区钨成矿潜力巨大。1地质概况寨顶硬地区地处赣、湘、桂地台向斜的南东边缘,赣南坳陷盆地的南西端,南雄红色盆地的东南边缘过渡带上。区域地层以寒武纪八村群浅变质岩系为基底,盖层有中下泥盆纪桂头群和上白垩纪南雄群。构造以北东东向褶皱、断裂为特征。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期花岗岩出露面积约占本区面积的60%。该区发育的花岗岩属燕山早期第二和第三阶段的产物,以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区域内产出棉土窝、青嶂山、目龙梗、亚姐寨等石英脉型黑钨矿,均赋存于花岗岩中,以棉土窝钨矿规模最大[2]。2矿区地质2.1构造该区内构造以F1断裂为主,走向主要以北东为主,倾向北,倾角为55°,其中F1断裂为该区的主要容矿构造。该断裂呈明显张、扭性,集中分布在棉土窝一带,带长500—1500m,带宽50—100m,带间距离200—400m。构造带总趋势自南向北,走向由北东东转北东,陡倾角。该期断裂严格控制该区矿体的展布,断裂带即为矿带,断裂即为赋矿空间。还有少量F1断裂的次级构造以走向北西居多。倾角为55°,多成张性,规模较大,宽数米、长千余米,为石英斑岩所充填或呈沿脉断层产出。同时,在该区发现有大量呈北东向石英线脉,宽大约1-2厘米。2.2岩浆岩岩浆岩主要有分布在该区西部的燕山期第三阶段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灰白色,块状构造,中细粒结构,主要矿物组成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出露约占矿区面积的80%;其次有燕山期第二阶段蚀变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此外,尚见有辉绿岩脉、闪长岩脉、石英斑岩脉、长英岩脉和伟晶岩脉分布。在粤北地区中,燕山期第二,第三阶段的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矿关系密切。3成矿潜力分析3.1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