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关于农村金融效劳问题的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聚成合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及其效劳是经济开展的血液。而目前,由于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效劳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开展的“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效劳,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一、农村金融效劳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开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效劳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效劳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根底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工作总结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效劳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开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开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根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根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平安性〞的经营原那么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开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开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应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开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第2页共8页“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局部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范文写作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