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材料根据xx市人大关于组织省、xx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20xx年7月30日,xx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局部建瓯的省、xx市人大代表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昌泰带队,走访了成茂食品、明良食品、圣元电子科技,了解企业生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观察了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效劳中心和XX省建瓯职业中专学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听取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办等单位的专题工作汇报,并就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进行座谈,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根本情况xx市位于武夷山脉东南面,全市土地面积4233.13平方公里农村人口42.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81.0%,其中劳动力21.3万人,充裕劳动力11.5万人。截止到7月30日,全市历年累计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9.9万人,占充裕劳动力的86.1%。从近年统计情况看,建瓯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强的亲缘性。在各种转移方式中,依靠亲友转移的占44%,自谋出路的占转移总数的37%,用人企业招聘的占6%,依靠中介组织转移的占3%,其它方式转移的占2023%。由此可见,经亲朋好友介绍或引路而实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大多数,通过政府或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的人数相对较少。2、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从转移的区域分布看,在本市范围内转移的占51.9%,转移到本省其它县市的占33.9%,转移到省外的占13.2%,转移到境外的占1%,就地就近转移已成为我市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3、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开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一局部农民既保存着土地的承包权,又参加了外出务工大潮,农忙时耕山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离第2页共6页土不离乡的亦工亦商亦农型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在本市范围内转移的,40%都为兼业性转移。4、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去向看,转移到工业的占30.3%,转移到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的占16.9%,转移到建筑业的占13.4%,转移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的占8.5%,转移到其他非农产业的占30.9%。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一些人员积极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步从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中解放出来,成为具有一定经验、掌握一定技能、积累一定资金的技术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