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调研报告风险贯穿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全过程,从风险管理的趋势看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控制已成为信用社关注的重点之一,有效防范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自然成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实践看,风险防范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引发的经济案件和不平安责任事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还是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风险防范乏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因此,有效防范操作风险,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开展,必须找准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高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强化制度执行力。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表现由于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一些历史渊源,农村信用社在日常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操作风险,但最为普遍、影响较大的还是会计和贷款操作风险。1、会计操作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机构分散,办理的业务额小、量大,且工作人员偏紧,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人多岗等现象,因而在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内部规章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内部制衡监督体系不健全、内控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人为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有意无意地弱化和降低了内控机制的效能和作用,因而容易诱发各类风险。现象一。信用社人员编制缺乏,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对一些岗位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有些内部短期交接不标准,从登记的书面交接记录看,交接内容笼统简单不具体,缺少监交人,交接责任不清;一些信用社、分社内勤人员执行会计制度不到位,对业务凭证、账表不换人复核,重要空白凭证购入、出库、使用、销号一人经手,在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人员配备不尽合理,业务交接频繁的状态下,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潜在一定的风险。现象二。现场稽核检查发现,局部临柜人员对操作系统知识了解甚少,只能应付一般性操作,对于主动预防高科技犯罪未第2页共6页能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临柜操作人员制度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不能做到人走机退,人离章收,计算机操作密码不能定期更换,个别员工使用简单密码甚至直接将密码交付他人使用,将个人感情和对同志的信任无限扩张,凌驾于制度之上。由此可能引发经济案件。现象三。综合网络上线后对存款实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个别员工不能严格按制度流程操作,违规为没有带身份证的储户编造证件号码、办理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业务时不按规定核对有效身份证件、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