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协同创新分析。研究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公共图书馆协同创新效能,满足国家创新系统整体效能的内在需求。引入生态因子概念,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对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生态因子的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有馆员聘用机制、馆员考核制度、馆员利益分配、馆员培养文化4个主因子和12个相关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对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协同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注重馆员实际能力和奉献,从国家政策中寻找突破口,建立公共图书馆协同创新体系,可以提升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协同创新绩效。关键词:生态因子;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公共图书馆开展协同创新是拓展自身开展新途径的重要表现从公共图书馆目前的协同创新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创新资源碎片化、创新力量分散化、创新主体孤立化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图书馆当前的人事管理模式与协同创新开展之间存在着分歧和不同,导致创新活力无法真正释放。通过提升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协同创新能力,可以实现公共图书馆软件条件升级,同时开拓新的资源盘活渠道和能效提升空间。研究人事管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可以为公共图书馆的创新驱动开展战略提供支持。1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有关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岗位设置方面,从图书馆人才引进源头进行改革。如英国的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对于各个岗位层级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有明确的规定[1];美国出台了公共图书馆法,对公共图书馆的组织架构与人事编制进行了法律上的规定[2];澳大利亚的公共图书馆那么将图书馆员分为专业图书馆员和协助图书馆员两类,对不同类别的馆员采取不同的聘用、考核方法,且采用持证上岗的方第2页共7页法对馆员进行甄选[3]。国内学者对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人事管理制度建设、岗位管理、人事管理效果评论、鼓励制度方面。如谭伟认为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的封闭和图书馆馆员价值奉献的非量化造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浪费[4];徐洁通过研究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实施方式,将图书馆的长远开展与馆员的潜力进行有效匹配[5];陈振宇、金中仁运用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设计了图书馆岗位推送模型[6];汪斌从社会性别理论角度分析了图书馆岗位设置的障碍[7];高倬贤对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