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一、现行乡镇财政体制情况的根本回忆1、县〔市、区〕级、乡镇收入和财力分配情况。按照县政府对乡镇实行的“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分类包干,超收分成,欠收自补,一年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了乡镇收入、支出的范围,在此根底上核定乡镇财政的收入任务和支出基数,制定超收分成的方法,由于乡镇没有设立金库,乡镇收入仍全额上缴国库,乡镇超收分成及支出指标,仍由县财政下拨。这样,乡镇财政没有收支的直接支配权,仍然要受县级财政的制约。2、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支出的保障及存在问题。我县对乡镇支出基数的核定,工资局部,中央、省出台的工资政策局部由县负担,地方出台的工资政策局部由乡镇负担,公用经费定额较低,用于科技、教育、支农等法定支出,县根据财力安排补助外,由乡镇在超收分成或乡镇预算外收入自筹解决。以2000年计算,全县乡镇预算内可用财力xxxxx万元,按供养人口xxxx人计算,人均财力x.xx万元,其中:用于根本保障支出xxxx万元,人均x.xx万元。而预算外支出xxxx万元,其中用于发放地方工资津贴及弥补公用经费开支达xxxx万元。因此,乡镇预算内外,可用财力可达xxxxx万元,但用于专项保障性支出只有xxxx万元,占xx.x%,乡镇财政仍属于吃饭型的财政。由于经济区域不同,经济较兴旺的乡镇,与贫困乡镇的差距也较大,如桃城镇,预算内可用财力xxxx.xx万元,按供养人口xxx人计算,人均财力x.xx万元,预算内外财力xxxx.xx万元,用于专项保障支出xxx.xx万元,占xx.xx%。而呈祥乡,预算内可用财力xxx.xx万元,按供养人口xxx人计算,人均财力x.xx万元,预算内外财力xxx.x万元,用于专项保障支出xx.xx万元,占xx.xx%。3、乡镇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乡镇财政体制实施近十年来总体上是好的,但由于我县是个山区县,受自然、地理、历史的约束,经济开展起步较晚,乡镇间开展很不平衡,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各乡镇之间开展不平衡,存在苦乐不均的现象。较差的乡镇乡财收入只有x万元左右,村财收入每村年均x万元左右;较好的乡镇镇财收入几百万元,村级收入年约xx-xx万元。收入较差的乡镇、村,财源越缺乏,开展越缓慢,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收入较好的乡镇、村,收入多、投入也多,村镇改造要资金、学生生源多扩大办学要兴建校舍、县城统一规划要配套资金,负担重,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所剩无多,直接影响经济开展。②乡镇财税征管体制不顺,税收本钱重。乡镇财政由县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