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乡镇改革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三农〞问题是建设全面小康的“短板〞。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处于最低层且发挥根底核心作用的政权组织,其权力的运行和职能作用发挥,事关政权的根底牢固、农村的开展稳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全面小康的建成。如何进一步理顺乡镇管理运行体制,优化效劳职能,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改变目前乡镇政府面临的困境,进而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已成为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一、目前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无限小〞的权力艰难支撑“无限大〞的责任。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通过乡镇去落实,乡镇干部形象的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责任重大,但赋予乡镇政府履职尽责的权力却很少。乡镇党委、政府没有一定的干部人事调动权、调整权、任免权,无法有效激发干部活力;没有工程和资金审批权。乡镇政府手上没有任何工程、资金和资源,要实现一方开展只能靠一次又一次地上报文件、一次又一次地说好话。一些工程和资金上级批准了,但建设资金却掌握在部局手里,立项、招标、付款乡镇不能管,但工程质量乡镇要监管,施工环境乡镇要协调,工程验收和报帐单据乡镇领导要签字,这种脱节的管理方式,让乡镇很无奈;没有行政审批权。乡镇辖区的厂矿、企业,其涉及的登记注册、用地审批、环保评审、平安审批、爆破器材审批等乡镇没有审批权,但属地管理责任在乡镇,一旦发生任何不平安、不稳定等责任事故,乡镇必受追究;没有执法权。现在乡镇的执法单位,比方国土所、派出所、计生办、林业站等,都没有独立的执法权,执法只能是调查取证、整理资料,最后报上级主管局依法处理。二是政事不分“一锅搅〞的工作模式影响肩负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重任。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乡镇“七站八所〞设置不能顺应开展变革。近几年乡镇人才进口封堵,人员进退流转不畅,出现交叉任职现象,造成乡镇干部成为“万能干部〞,在工作落实上出现“一哄而第2页共5页上,一哄而下〞或“顾头不顾尾〞,出现“不务正业〞或越位、错位行使职权,政事不分,该效劳的没效劳好,该行政的没行政好三是“吃饭财政〞满足不了群众期盼开展的强烈愿望。乡镇一级政府没有一级财政,经费由县财政年初预算,按季度下拨。“吃饭〞财政状况造成乡镇固步自封,艰难保持正常工作运转,一旦有机关建设、突发灾难应对、群众急需诉求解决等硬任务、硬要求,背上沉...